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十六大以来商务成就:东部地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2日 08时19分   来源:商务部网站

    十六大以来商务成就综述之六:东部地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10个省、市)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契机,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一、着力推动贸易结构升级,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2002-2011年,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从5721.9亿美元提高到32224.4亿美元,增长4.6倍,年均增长21.2%,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周期最长、速度最快、增速最稳定的时期。

    (一)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加快。2002年以来,东部地区积极推动出口产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等,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东部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达9919.8亿美元和5099.3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5.6倍和8.6倍;占东部地区出口比重分别达59.3%和30.5%,比2002年分别提升8.9和12.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积极发展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进口贸易。2011年,东部地区进口高新技术产品达4266.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6倍。

    图1:东部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统计

    (二)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贸易发展加快。东部地区抓住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全球产业价值链形成的良好机遇,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和增值能力,推动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51.6%下降到2011年的37.9%,并从简单的组装加工逐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新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东部地区一般贸易发展加快,贸易额从2002年的2317.7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66亿美元,增长6.1倍;占东部地区贸易总额比重从2002年的40.5%提高到2011年的51.4%,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图2:东部地区贸易性质比重变化对比

    (三)促进贸易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外资和民营企业外贸发展迅速。从经营主体性质来看,东部地区贸易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2011年,东部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7万亿美元,占东部地区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36.0%提升至53.6%。201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达7726.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35.3倍,其中,仅广东、浙江、江苏三省民营企业出口在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5%。

    图3:2002、2011年东部地区进出口主体对比图

    二、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外资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十六大以来,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更加开放,产业配套能力日益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底,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达61.6万家,占全国比重为83.4%;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0万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81.7%。

    (一)优化吸收外资结构,吸收外资大项目增多、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东部地区吸收外资主要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商务服务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逐步上升,外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超过1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数达362个,比2002年增加205个。

    (二)外资溢出效应增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作用明显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1600多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绝大部分设在东部地区,比2002年翻了一番,研发、设计、物流等高端增值环节向我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高科技产业吸收外资金额达108.9亿美元,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

    (三)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截至2011年底,东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66个,比2002年增加45个,区域布局日益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东部地区的66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分别达28623.5亿元和5908.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比重为69.2%和89.6%,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收外资优势进一步巩固。十六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和体系,加强投资政策的引导和促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三次修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格式化审批在北京等四省市开展试点,促进投资便利化。东部地区着力建设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实现突破

    十六大以来,随着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东部地区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一)集群式“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合作增势强劲。东部地区集群式“走出去”步伐加快,目前对外投资对象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00多个。截至2011年底,已审批并正式运作的1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有13个是由东部省区的企业主导承建的。2011年,东部十省(市)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620.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9.7倍,占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3.1%。2011年东部地区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8亿美元,是2002年的6.2倍。

    (二)全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东部地区通过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海外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领域,积极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全球产业布局逐步优化,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以浙江省为例,2011年经审核的境外营销机构达509家,中方投资额21.7亿美元;全省经核准的境外并购项目45个,并购额11.1亿美元,民营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居全国第一,涉及制造业、批发业、商务服务业等20多个行业。

    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六大以来,东部地区着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一)服务贸易发展加快。2011年东部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总额达3910.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93.3%。东部地区凭借较好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打造服务外包城市集群和服务外包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软件、信息、通信等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带动了全国服务外包发展。

    图4:2011年东部地区服务贸易情况

    (二)服务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服务业领域已有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等行业的104个部门对外资开放,接近发达国家108个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机制下,服务业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向香港、澳门开放的服务领域达149个部门,占世界贸易组织服务领域160个部门的93.1%。部分关键核心服务领域率先在广东、上海、江苏、福建等东部地区实施开放试点。

    五、加快重点区域开放,区域互动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体区域,凭借较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产业产能,形成了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得以优化。依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开放型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聚集优势,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和互动开放的区域经济格局。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高,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力度加大,区域辐射示范作用突出。

 
 
 相关链接
·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 商务部对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 商务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平稳
· 十年成就:打击侵权假冒 市场秩序和环境明显改善
· 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平稳 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上涨
· 我国对外投资跨越式发展 政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