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环境保护部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30日 19时25分   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环境保护部29日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作“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专题辅导报告。周生贤以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国、美丽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的中国为主题,从3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内涵及根本要求。

    周生贤说,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路径。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周生贤说,历史告诉我们,理论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及时回应时代的呼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源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环境保护的丰富实践。从国际看,全球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深化和艰辛探索,尤其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四次历史性飞跃,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新鲜观念和丰富经验。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第四次飞跃是今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围绕“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20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进程,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国内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厚的认识基础和实践支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重点对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研究部署,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此,科学发展观开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党又及时把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环保部门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理念方面,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坚持环境保护优先方针,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和体制等新理念;在环保工作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为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党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进一步凝聚了全党共识,极大地增强了全党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环保系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了新的共识,就是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持、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从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看,科学发展观不但关注发展,更注重科学发展;不但关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更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但关注快速和规模发展,更注重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谋发展;不但关注物质驱动型发展,更注重创新型发展;不但关注经济实力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充满活力的发展,更注重公共财富的分配和调整,达到和谐的发展;不但关注共同发展,更注重差异化发展;不但关注局部地区率先发展,更注重城乡、区域以及各方面平等发展。

    周生贤指出,在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的同时,必须全面准确深刻把握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又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也是发展,而且是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追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共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求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的根本前提。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要看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显著标志就是要看生态文明水平是否提高。

    周生贤说,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为我们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特征:在价值观念上,强调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加自觉珍爱自然,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及其意义;在实现路径上,要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目标追求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三要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四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要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六要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七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八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周生贤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正确把握好以下问题。一是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深刻揭示。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难以搞上去,即使一时搞上去最终也要付出沉重代价。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需要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起来,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监管优化经济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二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这也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职能提供了契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是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从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可持续性的系统理念出发,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五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大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自觉承担国际环境责任,以自身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推动全人类共同呵护地球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周生贤说,建设美丽中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承续着“青春中国”、“可爱中国”、“新中国”、“富强民主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崭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和空间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是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新期待,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畴;是着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核心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如果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就是“竭泽而渔”。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建成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努力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需要加强和深化生态示范创建。要坚持典型引路、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和开展生态省(市、县)、环境优美乡村、环境友好型学校、社区、医院等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局面。只有每个人都付出智慧、辛苦和汗水,美丽中国才能在潺潺细水汇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成为现实,我们憧憬的美好愿景才能早日到来。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周建,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周英,总工程师万本太,核安全总工程师徐庆华出席会议。老干部党总支委员,机关全体干部,在京派出机构、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京外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记者 张秋蕾)

 
 
 相关链接
·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工业企业要做美丽中国建设者
· 环境保护部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
· 环境保护部通知解除污染减排存在问题企业挂牌督办
·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作积极贡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