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世界气象组织极地观测研究与服务专家组会议召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5日 18时23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3月13日至15日,由世界气象组织(WMO)主办的“极地观测、研究与服务”专家组(EC-PORS)第四次会议在中国兰州召开。包括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加拿大气象局局长David Grimes博士,澳大利亚气象局局长Rob Vertessy博士,俄罗斯气象局局长Alexander Frolov博士,冰岛气象局局长Arni Snorrasson博士,WMO观测与信息司司长张文建博士在内的30多位中外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博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作了有关中国冰冻圈科学研究进展的报告。

    本次会议是EC-PORS继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芬兰连续三次会议后的第四次会议。本次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的理由:一是中国是极地研究大国,二是中国西部位于地球“第三极”,“第三极”议题是RC-PORS关心的地区性问题之一,尤其是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冰冻圈观测、研究与社会经济服务相关的问题。

    许小峰指出,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活跃在国际极地科学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极地变化与全人类福祉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包括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极地因素在气象、气候业务中的应用。近年来,冬、春季节发生在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均直接或间接与北极发生的快速变化相关。形成全球协同的极地观测、研究与服务业务体系迫在眉睫,中国气象局将支持这一计划,并期待成功走向业务化。

    许小峰指出,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被誉为“亚洲水塔”,与两极地区一样,“第三极”正经历着以变暖和冰雪融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严重威胁到未来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加强该地区气候系统各要素的观测、研究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周边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相关职能司、甘肃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领导与专家参加了会议。

    在全球变暖下,南北极地区、尤其是北极地区较地球其它地区的变化更为显著,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2012年夏季出现了北极海冰面积的历史新低、2012年盛夏格陵兰冰盖融化范围达到冰盖总表面的97%,实属罕见。极地雪冰融化一方面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极端事件频发、土著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渐趋湮灭、一些动物的栖息地丧失、北极冻土到释放温室气体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对资源开采、航道利用可能有利,从而产生深远的经济、外交、政治和军事影响。然而,由于极地远离人类集中居住区,加上严酷的自然条件,当前人类对极地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极地的观测、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业务体系。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之后,形成了极地观测与研究的良好基础与珍贵遗产,WMO决定成立EC-PORS,以逐步将极地观测与研究工作推向业务化,目前,EC-PORS共由18个国家的24人担任专家组成员,我国的效存德研究员是专家组成员之一。

 
 
 相关链接
· 中央气象台:南疆盆地甘肃等地有沙尘 需注意防范
· 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 较强冷空气将在中东部地区活动 江南大部雨水较多
· 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 大风降温降水沙尘齐上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