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福建省出台八条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23日 11时08分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省日前出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条措施,以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些措施包括放宽落户条件、推进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保障房覆盖面、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等。

    全面实行以居民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依据的户口迁移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优先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实行无门槛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化流转的具体管理办法,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持有居住证的本省农业转移人员,在城镇居住地从事个体经营(无雇工)以及灵活就业的,可在居住地参加或接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015年以前,各设区市城区要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推进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扩容工程,扩建新建小区、旧城改造等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

    为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同等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要着力改善异地务工人员居住环境,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方炜杭 林佳佳)

八条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落户

    放宽落户条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实行无门槛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居住在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有合法稳定住所,与居住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员及其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

    居住在福州市辖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已连续居住(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满3年,与居住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满一定年限(或在居住地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并纳税满一定年限)的人员及其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厦门市进一步调整放宽落户政策。

    实行无门槛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行凭居住证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省内农业转移人员从农村落户城镇后,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仍按农村户口享受计划生育政策,继续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主选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土地

    开展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商品房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

    鼓励农民通过抵押、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受让面积较大、流转期限较长的,优先安排农田基本建设等建设项目,金融机构优先安排贷款授信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所有权抵押贷款试点。

    开展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商品房工作。对在城镇有稳定职业且居住一定年限的本省籍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各地可选择安排在城镇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新建住房置换其原有农村住房;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并进行复垦为耕地的,其增减挂钩指标纯收益全额归农户所有。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允许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通过入股、出租等方式利用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参与除商品住宅外的经营性开发。

    社保

    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推动平等享受城镇社会保险

    持有居住证的本省农业转移人员,在城镇居住地从事个体经营(无雇工)以及灵活就业的,可以个体经营者、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居住地参加或接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缴费困难的,可按不低于缴费基数的60%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中经确认属于福建省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持有居住证的本省农业转移人员,未稳定就业且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在居住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尚未取得居住证的本省农业转移人员,可先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待取得居住证并稳定就业后,按规定在居住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业转移人员可自愿缴纳其月工资总额1%的失业保险费,并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

    将异地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住房

    2015年以前设区市城区把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新建商品房项目应当按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的10%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允许按总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10%-15%)配建商业服务设施,并根据土地用途补交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规费后出租。

    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按规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面向异地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逐步扩大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试点。

    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市、县(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应当按照集约用地原则,统筹规划、集中建设住宅类或宿舍类公共租贷住房,鼓励开发区划出生活设施用地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自建面向本单位员工的公共租贷住房。

    2015年以前各设区市的城区要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教育

    推进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扩容工程 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推进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扩容工程,扩建新建小区、旧城改造等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鼓励中小城市优先改造提升有扩容需求的城乡接合部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和扩建学校项目优先安排异地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农村校和城镇薄弱校建设,推行城区小片区管理和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通过电脑派位等方式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学。对符合接收条件但受学位限制未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根据其实际居住地址和个人申请,统筹安排到民办学校,并享受政府规定的免费政策。

    就业

    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

    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同等的促进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具有福建省户籍,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员,城市规划区内的新被征地农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年满4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30周岁及以上人员,农村持有残疾人证的人员,享受农村低保的农业转移人员可享受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同等的相关就业援助政策。

    有计划实施按项目运作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支持企业对在岗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将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纳入SIYB创业培训补助范围。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企业用工备案制度,到2015年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健全和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异地务工人员工资基本无拖欠。

    环境

    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成片棚户区改造 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各级政府要着力改善异地务工人员居住环境,加大城中村、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城乡接合部等异地务工人员集聚区的治理改造力度,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全省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委会建设,各地社区服务机构和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应向异地务工人员均等开放。

    开展对重点行业可能对从业人员造成危害的污染物情况的全面排查分析,建立定期监测、检查和公布制度。

    制定相应办法,推荐异地务工人员参选各级党代表、政协委员,或按照选举法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参选人大代表。创造条件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建设和管理。

    财政

    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协调推进机制

    省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城市政府承担公共成本

    逐步建立与常住人口规模相挂钩的公共资源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原则,省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各地城镇化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城市政府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

    落实异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制度,用人单位要依法为异地务工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方炜杭 林佳佳) 

 
 
 相关链接
· 福建出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若干措施
· 福建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 32条措施明确责任分工
· 福建出台做好用工服务八条措施缓解企业用工短缺
· 福建12措施促增长 鼓励企业扩大先进生产能力
· 福建立法禁建污染饮用水项目 鼓励环保限批措施
· 福建将出台多项财税措施扶持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