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我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队135名官兵出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4日 09时12分   来源:国防部网站

    鲜花送战友,战鼓催征人。12月3日,沈阳军区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举行仪式,欢送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队出征。晚上20时整,135名官兵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踌躇满志地登上专机,飞赴位于非洲西部的马里共和国,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这是中国军队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首次派出安全部队。

    今年4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简称联马团)。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决定派遣包括工兵、医疗和警卫3支分队的维和部队共395名官兵前往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工兵分队、警卫分队由陆军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和某步兵团为主组建,医疗分队以解放军第211医院为主组建。某工兵团是国家级抗洪抢险应急专业力量,曾赴利比里亚维和,荣获“二级和平荣誉勋章”。第211医院曾抽组人员赴刚果(金)维和,参加维和的43人全部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据悉,我国首批维和部队抵达马里后,将部署至加奥市,隶属联合国马里特派团东部战区,主要担负任务区内道路桥梁、机场跑道和营房设施抢修,战区司令部营区安全保卫,伤病员救治后送及卫生防疫等任务。

    今天出征的先遣队,包括工兵、警卫分队各35人,医疗分队65人,经乌鲁木齐飞赴马里首都巴马科,预计于当地时间12月4日上午9时许抵达。届时,我驻马使馆曹忠明大使将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并邀请马里国防部长、联马团部队司令等高级官员出席。尔后,官兵们分批乘坐联合国航班转至任务区,遂行营房搭建、警戒设置等任务。

    此前,先遣装备物资1700多吨货物已通过海运方式,运抵任务区。后续分队共245人现已做好出发准备,将根据联合国安排适时部署。

    据介绍,马里维和任务区局势非常复杂,维和任务十分艰巨。自7月12日维和部队组建以来,各分队行前专门进行了骨干强化训练、封闭式集训,在加强维和行动条例法规学习、维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反恐防暴训练和安全防卫行动演练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外事纪律、规章制度和联合国维和人员行为准则、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等学习培训。

    通过培训,分队官兵的军政素质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信心明显增强,具备了履行维和使命的素质和能力。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张革强代表出征官兵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按照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关要求,忠实履行使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我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坚决维护好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圆满顺利完成维和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石香元、参谋长侯继振及总部、陆军第16集团军有关领导参加了出征仪式,为维和官兵壮行。(李祥辉、朱小虎)

为了马里的和平
——写在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出征之际

    2013年12月3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晚上零下1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北国冰城哈尔滨一片银装素裹。

    一支担负特殊使命的部队在这里整装待发,即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蓝色的贝雷帽,威武精干的官兵,左臂的五星红旗臂章分外鲜艳,右臂由橄榄枝与地球图案组成联合国臂章,标明他们维和官兵的身份。

    根据联合国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简称“联马团”)派出工兵、医疗和警卫分队。这是我国首次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更是我国首次派遣安全部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这是一支为了正义、为了和平而出征的中国军队。他们告别祖国和亲人,远赴万里之遥的西非大陆,承担大国责任、守护马里和平。警卫官兵走出国门,向国际维和舞台迈出的一小步,承载的却是中国军队践行强军目标的一大步。

    12月3日,135名赴马里维和的先遣部队准备登机。这一刻,他们举起右手向国旗庄严宣誓:不负祖国重托,不辱蓝盔使命……为建设和谐世界、树立大国形象作出贡献。

    受命组建警卫分队

    马里自然环境恶劣。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旱炎热,平均气温45℃左右,热季最高气温达58℃。维和官兵驻地在加奥市,相当于我国中等乡镇,资源贫乏、植被稀少,该地区属疟疾高发区,当地水资源非常紧缺,无电力供应。

    2013年6月18日,沈阳军区驻哈尔滨某部“老虎团”受领组建维和警卫分队,赴马里执行8个月左右的安全警卫任务。消息传开,全团沸腾,“平常只在电视中看到的维和部队,一下要从身边人中产生,想想都兴奋呢”。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祖国需要的时候,是世界和平召唤的时候,中国军人义不容辞。这是不用多讲的道理。”尽管未曾谋面的孩子还有3个月就要出生,但作为技术骨干、“红旗车驾驶员”标兵,士官贺会林第一个上交了请战书。

    快反排大学生士兵张奇,更是划开手指,写下了请战血书。他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按照规定明年6月就有机会提干。可如果出国维和,他将因超龄而失去这最后一次提干机会。但他却说:“军人的使命比个人前途更重要”。

    短短两天,团里就收到近2000份官兵递交的参加维和的请战书。在外出差、进修的官兵纷纷打回电话,强烈要求参加。这其中最让团长张革强(维和大队队长)犹豫的便是远在千里外备战“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的排长李庆坤。他已经因为比武两次推迟婚期,这次他又坚决要去。一而再、再而三的结不上婚,女方情绪很大。他倔脾气一上来,撂下句,“不结婚也要去。”

    7月下旬,李庆坤在比武中一人独得3金1银1铜。归队后,他看到维和人员名单上赫然写着“快反排副排长李庆坤”。而未婚妻对他的态度也好转很多,后来他才得知单位领导多次到她家安慰协和,还给解决了实际困难。

    官兵踊跃,家里却并非一致支持。独生子李成龙打电话跟家里刚一开口说这事,就把他妈妈吓一跳。“那地方乱着呢,好多恐怖份子,妈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说啥也不许去。”他爸更直接,就三字“你敢去!”

    “现在条件好了,谁家不就一个孩子,谁家不当宝贝。但军人都不上战场,那谁来保卫这些‘宝贝疙瘩’。”李成龙年纪不大,讲起理来却头头是道:“国家讲中国梦,军队讲强军梦,为维护和平挺身而出,展示中国军队形象,都得落在每个军人肩膀上。”

    小李不仅说服了父母,一家人现在还成了他的参谋。“父母在电视、报纸或网上一看到关于马里的动态马上就给我打电话,要我注意这注意那的。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永远那么温暖。”

    ……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颗火红的心,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一群大义为国的人。原本素质过硬被列为警卫三排副排长的孙翔宇,被检查出属于RH阴性血,这种血型存有比例仅千分之三,一旦发生意外,输血时寻找同型血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考虑到任务区动荡局势和落后的医疗条件,最后部队还是以官兵的安全为本淘汰了他。一个从没落泪的铁骨汉子,一下哭成了泪人。

    “‘老虎团’是红军团队,官兵有闻战则喜、敢于亮剑的优良传统。但出国维和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人员选拔标准和程序,确保优中选优。”副大队长徐文联介绍说,他们按照个人申请、支部推荐、政治审查、考核筛选等“四条标准”“五个程序”,以特战营为主体,集全师之长,最终确定了170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45岁,年龄最小的刚满18岁。党员103人,特战精兵49人,荣立过三等功以上40人,一专多能119人。

    官兵个个身怀绝技

    厚厚的红砖,一掌下去变成碎块;小臂粗的木棍,伸手一挡应声而断。训练场上,官兵正演示格斗硬功,头破瓶、拳碎瓦,一招一式尽显中国功夫,楼房攀登健步如飞。官兵随手拿起手枪、步枪、机枪、火箭弹任意一种武器,抬手便打,百发百中。

    还有更绝的:百米外真人两手平举,分持两块靶牌,狙击手连开两枪,正中靶心,持靶人安然无恙。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苏和视察警卫分队,原本半个小时的行程计划,足足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官兵各类应急处突合法合规、干净利落,军事技能展示令苏和这位目睹众多国家维和人员的联合国高级官员震惊不已,多次情不自禁鼓掌叫好。他毫不掩饰对官兵的赞赏:“这是我见过最棒的维和队员,你们非常职业!纪律好,品行端正,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部队。”

    马里并不太平。近千名极端分子隐藏于民间,各极端团体自杀式炸弹袭击已造成多起伤亡,政府和反政府军对抗致使部分枪支和简易爆炸物流入民间,对我维和部队存在潜在威胁。

    作为维和部队,只能在确定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有限使用武力。一面是无孔不入、真假难辨别的恐怖袭击,一面是有限使用武力的维和要求,这些都逼迫着官兵必须练就多手绝活硬功,以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而作为警卫分队队长,同时也是赴马里维和部队总指挥长的张革强,更是深感责任重大。“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能带出一支训练有素、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警卫分队,同时又力争不少一人,安安全全把170名官兵带回。”

    据他介绍,赴马里维和是中国自1989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以来,参与的第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往外派的维和部队都是工兵、运输或是医疗分队,这次首次派遣安全部队担负警卫任务,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7月上旬,张革强随队赴马里现地考察。“情况比预想还复杂,我们警卫的区域距居民区不足百米,不拿枪是平民,拿起枪就是恐怖份子,留给官兵识别的时间非常短。还随时可能遭遇汽车炸弹等自杀式恐怖袭击。”

    针对马里维和的特殊情况,他们展开了针对性训练。

    “用英法两种语言喊话,拉枪栓视觉警示,向天鸣枪警告,射击非致使部位,四步不断升级的安全防御动作,必须在3到5秒内完成。否则一旦确定是恐怖袭击,根本无法抢占先机。”为尽量缩短时间,又要符合联合国执勤规则,官兵平时枪弹不离身,上厕所也背着枪。

    他们还专门请来法国外籍军团战士授课。“恐怖分子很狡猾,我们执行任务时遭遇路边炸弹、诡雷是常有的事。检查停在路边的车辆,一拉车门就可能引发爆炸。”他的亲身经历,让官兵闻到了硝烟味道。在警卫分队的训练周表中,“识爆排爆”这个内容占到了很大比重。

    马里北部高温干旱,从北国冰城到非洲火炉,跨越的不仅是距离,还有温度。为了提高官兵的耐高温能力,分队在夏天时,将每天的早操和第八节课的体能训练调整到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半最热时段进行。在地表温度近40度的时候进行负重武装奔袭,并且要求水壶只能装满不能喝,提高官兵耐热耐渴能力。

    一个夏天过去,原本皮肤白净的军士长闫俊祥已被晒得黝黑,他开玩笑说:“现在不但体能适应了马里的环境,就连这肤色也提前向当地人民接轨了。”

    枪管挂砖、手臂绑沙袋练据枪稳定,用食指把一大碗米逐颗拨数清楚练扣压扳机的敏感度;在野外陌生环境独立潜伏3昼夜以上,练心理抗压能力;酷暑天气里连续10小时默记路上的行人数量、男女比例,练观察能力……他们通过梳理全世界维和部队发生的应对袭击劫持、武装冲突、恐怖威胁等11种情况108个案例,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官兵应急处突行动中所需要军事技能。

    “通过模拟创设环境、逐个进行演练,现在警卫分队官兵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行动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险情我们也作了最坏预想和针对性处置演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务,展示中国军人过硬军事素质。”具体负责警卫分队训练的副大队长赵金财这样告诉记者。

    始终以维和法理为先

    “巡逻时水没有了,身处沙漠的你如何补充饮用水?”野外生存技能授课时,教员刘佳为大家边讲解边示范。“先挖一个尽可能深些的沙坑,沙坑中央放一个取水容器,而后用薄膜封闭沙坑,并在薄膜上面对应取水容器的位置压一块石子,将薄膜压成漏斗形。高温挥发沙坑地底水气,会聚集在薄膜上形成蒸馏水。”

    刘佳是“老虎团”的名人,军区特种狙击手,学雷锋金制奖章获得者。刚刚参加完全军特战部队比武,放弃休假就回到部队。结婚两年和妻子相聚却不足1个月,是官兵们口中的“训练狂”。平时总握狙击枪的手,挖起沙坑也很是利索。

    “这是必修课。马里地处沙漠边缘,资源贫乏,当地人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极其强烈。”据刘佳介绍,距离警卫分队即将驻扎的营区不足500米,就是马里最大的河流尼日尔河,但官兵却不能直接取水,即便是到万不得已时,也只能运用野外生存技能里最原始的办法取水。“这是马里的风俗,我们是去维和传播和平友谊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当地风俗世情。”

    大队长张革强告诉记者,“维和任务最根本的是政治行动。枪弹是我维和军人的生命,吃透政策、掌握法理、熟悉风俗某种程度上比枪弹更加重要。”现在随便提问一名维和官兵,都能把诸如多盯着看几眼马里女性会被控诉“性骚扰”、接递物品不能用左手等当地风俗民情,说得一清二楚。

    警卫任务,喊话询问、设卡盘查等免不了要与人对话。马里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语言障碍是警卫分队官兵首先要跨过的一道坎。

    分队中有6名随队翻译是全军范围内选调的英法语专业干部,他们除了负责翻译工作外,还承担起英法语培训任务。随队翻译、成都军区某技侦局法语翻译刘季秋说:“官兵们英语多少还有些基础,法语就难了,教法语就像说天书。”

    官兵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床头、门板和随身口袋都有自制的常用语句背记条,演练执勤处突预案全用英法语,就连平时生活中见面打招呼也用英法语交流。“英语我都扔了10多年了,没想到几个月下来,我不但捡起了英语,用法语也能进行简单交流。”四级军士长邢洪波感觉很有收获。

    “维和行动必须有理、有节、有据。就算是遭遇恐怖份子,能劝说的就不开枪,能制服的就不击毙,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也要尊重他的生存权。”安全警卫是直面生死,枪上膛、刀出鞘的交流对抗,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国际影响。

    他们先后有18名分队骨干到北京怀柔的维和中心进行集训,主要是对联合国交战规制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确保官兵熟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程序,清楚使用武力的场合和要求。

    结合对以往维和对“交战规则”不当应用案例剖析,该分队编印了《蓝盔部队个人行为守则十条》、《使用武力基本原则》等12类卡片,方便官兵记忆。为每个排配备了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摄录器材,每次执行任务都要全程记录第一现场,留存资料。

    “纪律严明是我军优良传统,官兵都把代表祖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看作一件无上光荣的事,都非常珍视、爱护这份荣誉。”负责行政管理的副大队长曾辉介绍说,他们有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条令条例来规范维和官兵的言行举止,官兵也都清楚自己举手投足都代表着国家形象,贯彻法规不打折扣,整理军容一丝不苟。

    精细保障让出征“有底儿”

    10月2日,赴马里维和部队首批物资包括202个集装箱、92量车辆等300件货物,在大连港装载。由边行中国有限公司万吨级货轮承运,途经印度洋、大西洋,绕过好望角,运送至阿比让港口,全程2975海里。

    12月3日,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队员135人,在哈尔滨国际太平机场,搭乘中国航空公司包机,全程20小时,直飞马里首都巴马科。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作训参谋曲哲说:“这些年,我国已多次租用大型民航客机运送兵员出国维和或演习,租用远洋货轮向国外运送装备器材,我军的洲际战略投送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适应环境和任务需要,部队把新式步战车加装了野战空调,猛士指挥车加装了大功率通信电台。定制了可保障每名官兵7到9平米的配备空调设备的集装箱板房。

    张磊是警卫分队后备人员,军区狙击比武第一名。他说:“即使是后备,团里其他官兵也都羡慕不已,维和警卫分队配发了一水的新装备,很多都是全军首次列装使用,看着都眼馋。”单兵装备有防弹衣、护具和新型头盔,还配备了夜视仪,最新型的狙击步枪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警戒防卫装备中,最有特点的要属红外网墙了,它是利用红外线为维和营区编织成的防御网。大队警卫一排排长杨开金说。“这是科幻大片里才能看到的装备,不仅可靠保险,还减轻巡逻压力,大家都说它是‘编外哨兵’。”

    除了防卫安全,卫生防疫安全是官兵们最担心的事了。这方面,分队里年龄最大的赵军医可有一箩筐要说的:“最让我骄傲的是为每名官兵定制的最新式单兵急救包,这是全军首次列装使用。”

    打开急救包,最扎眼的当属那片小型手术刀。赵军医说:“别小看这个刀片,任务区毒蛇、蝎子等剧毒生物较多,官兵日常执勤、生活中难保不被蛰咬,一旦在远离营区或者军医不在附近时中毒,受伤战士就可以用手术刀立即割破皮肤和肌肉组织,挤出毒血,延缓毒液扩散,为后续救治赢得时间。”

    目前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他们士气高昂,他们信心满怀。看着眼前这一支力量感十足的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必将会在维和舞台上,迈好中国军人坚实的一步。

    我们期待他们的凯旋。

 
 
 相关链接
· 我国首个由少数民族自治区组建维和警队载誉归来
·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准备就绪可随时奔赴任务区
· 中方欢迎安理会延长欧盟驻波黑维和部队任期的决议
·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利比里亚举行首次升旗仪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