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解读城市“两个体系”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年02月07日 09时03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完善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满足新型城镇化和广大市民的需求。对此,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继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成效之后,城市“两个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城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让城市生活更安全。

    原由:气象灾害引发城市“灾害链”

    2013年10月7日,强台风“菲特”来袭,浙江多地受灾,余姚市更是遭遇“大水围城”。“‘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是对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现状的形象概括。”陈振林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负担不断加剧,城市对于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影响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凸显,气象灾害的“灾害链”效应更加突出。”

    2010年,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经过3年的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2013年,中国气象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社区试点建设,为每个试点社区配备工作场所、人员配置、应急处置、接收终端、宣传培训、防灾减灾志愿队。

    “要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试点建设的经验推广。”陈振林表示,“城市迫切需要建设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基层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要求:监测、预警、管理能力都要提高

    据陈振林介绍,目前城市气象服务的瓶颈主要在于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安全运行的需求,公共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覆盖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城市气候服务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两个体系’建设涉及气象预警、风险管理和信息发布等方方面面。”陈振林说。

    《意见》指出,针对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气象部门将着力提高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建立气象部门监测预报、多部门内部通报和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三位一体”的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强化城市应急响应和救援救助能力;并完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体系。

    针对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均等化、互动化、分众化的城市公众气象服务将逐步开展;开展涉及城市煤、电、油、气、运、水等安全运行的专业气象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群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开展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定期修订工作,加强城市气候可行性论证。

    “街道、社区等基层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以及有针对性地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的基础能力建设是关键。”陈振林说。

    《意见》提出,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以上各类指标和任务都将按要求完成。在100万人口以下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功能及其长效机制是建设的重点。在沿海开放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则重点提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服务。

    实惠:预警早知道 信息更丰富

    当城市“两个体系”建设完成后,城市居民能得到什么样的实惠?

    陈振林说,通过3至5年的建设,城市居民能够得到特色鲜明、专业高效、覆盖广泛、产品丰富的气象服务产品和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预警及时、有效联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城市预警信息发布盲区基本消除。

    学校、工地、‘城中村’、‘上班族’、进城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容易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气象部门将着重提高针对他们的预警信息覆盖能力。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将覆盖每一个人。

    《意见》明确,在主要街区、交通枢纽、商业区、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将更加强化。

    对市民最关心的环境气象问题,由霾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构成的环境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将不断完善。有条件的地区,还将针对臭氧、光化学污染等逐步开展服务。

    针对特殊天气对城市居民的影响,风寒、中暑、花粉、哮喘、“上下班”天气、食品安全等与市民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也将逐步推出,不断丰富公共气象产品“家族”。

    联动:积极开展合作并汲取社会力量

    “提高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防御,从来不是靠气象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合作。”陈振林表示。

    他说,合作有两层意思。一是加强部门联动,二是全面融入当地生态城市、安全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民政、交通、环保、电力、住建等部门都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在试点建设中,已经有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与民政部门的“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社区”有效结合的案例。气象部门与交通部门在“坏天气”影响交通时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环境气象业务的发展、极端天气下的用电紧张等都需要气象部门和环保、电力等部门的合作。通过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定期修订服务及城市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气象部门将和住建部门一道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两个体系’建设也将融入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大局之中,实现共同发展。”陈振林说。

    在《意见》中,气象部门还积极鼓励社会企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参与“两个体系”建设,形成与公众充分互动的气象服务产品机制,并共同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相关链接
· 气象局要求做好雨雪天气精细化服务保障春运安全
· 气象局:新春第一股冷空气驱散大雾 总体利大于弊
· 气象局:华北黄淮江淮部分地区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
· 气象局:近三天南方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