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五”期间百姓生活迈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谋百姓全面小康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党和国家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住上了新房子;促进就业再就业,下岗职工当上了小老板;助学贷款,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大学了……百姓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迈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十一”前夕,北京市居民于萍来到车市,把一辆崭新的轿车开回了家,“假期正好能开车出去玩玩。”目前,我国私人汽车的拥有辆已达到1500多万辆,私家车不再是少数家庭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

  买车、买房、出国旅游……身边的变化真让人有点眼花缭乱。过去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迈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

  人们的“钱包”日益鼓起来。统计显示,2004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2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约2936元。在“十五”前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近20年来首次超过5%。

  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升级。五年来,我国居民在经历家电产品全面普及的万元级消费后,正进入到一个以教育、购房、买车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大件”消费时期。到去年底,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从2000年的20平方米增加到近25平方米。

  老百姓的生活也越发多姿多彩。寻呼机逐渐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便捷的手机。到今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3.69亿,稳居世界第一,每百人拥有量达28部。旅游成为人们一种日常的休闲方式。每逢黄金周,浩浩荡荡的出游大军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国内游红红火火,出境游也备受青睐。目前我国公民出境游的目的地已达69个。“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健身热潮正在城市蔓延,人们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

  恩格尔系数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从2000年的39.4%下降到37.7%,这一系数虽然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离,但已进一步接近,意味着城镇居民生活已实现总体上的小康,迈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农村消费也日渐红火起来。200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9.1%降到47.2%。

编织一张结实的社会保障网

  宁波大闸社区的孙启文去年失业后着实慌了一阵子,当时他已经51岁了。让他意外的是,社区居委会很快给他安排了一份看自行车棚的工作,老孙享受到了“4050”人员的公益性岗位优惠。

  改善人民生活,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关注人民生活中的难点问题。这几年,我国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为更多的老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下岗失业群体,特别是其中的“4050”人员。增加财政投入、推行小额担保贷款、给予再就业优惠补贴……“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从未像现在这么优惠过!”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这样评价。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状况得到改善,从2001年到今年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4200多万人。2003—2005年,共帮助13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300万人。

  “要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早年的欠账何时补上,一直让老人们担心。清理“陈欠”慢不得!各地把补发基本养老金历史拖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到今年上半年已补发9.87亿元,无历史拖欠的省份已达到14个。

  个体户能不能参加医疗保险?这个昔日的难题得到了破解。面向灵活就业人员而设计的灵活参保方式,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使医疗保险惠及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

  工伤保险启动得虽然比较晚,进展却很快。尤其是考虑到矿山、煤炭等行业的高风险性,工伤保险在这些行业重点突破,切实保证了从业者、特别是大量农民工的权益。

  预计到“十五”期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将达到16860万、13500万、8000万。

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心上

  生活的改善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伴相生,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密不可分。

  “十五”计划制定的时候,有两个目标格外引人注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这两个与城乡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列入5年计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视。此外,如有线电视入户率、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等生活指标,也都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使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更加注意以人为本,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

  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和环保等大型工程,利国利民。供水、供气、供电、道路、交通、通讯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让百姓放心消费,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政府对百姓饮食安全高度重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粮、肉、菜、果、奶,从生产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要面对细致的监管。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大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倡导诚信经营,消费环境越来越好。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的“这一手”要硬,社会事业的“这一手”也要硬。过去几年,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其中教育的快速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十五”期间,国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9年义务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到目前,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近6年内翻了一番。

  回首五年来人民生活的新变化,一件件、一桩桩,让人欣喜、令人振奋。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也是我们迈向更加富裕生活的起点!(记者 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