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江苏在江南土墩墓考古发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12月18日电(记者王力)江苏在江南土墩墓考古发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2月18日,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土墩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汇报会在南京博物院进行,主持这项考古的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林留根表示,这次土墩墓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内涵,而且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埋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土墩墓是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特有的埋葬方式,一般没有墓坑,采用堆土掩埋、平地起封的特殊方式安葬,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浙江一带,江苏地区以句容、金坛一带分布尤为密集,江苏省在建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正好穿越这一区域。从2005年4月11日到9月中旬,在江苏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等10支考古队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墩墓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林留根介绍,考古队先后调查发现土墩墓46座,因高速公路建设彻底破坏6座,实际发掘土墩墓40座。共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群(坑)229组、丧葬建筑14座,出土文物3800多件,可以说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土墩墓考古发掘。

    林留根表示,这次考古为江南土墩墓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最新资料:进一步确认了土墩墓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现象并存;首次发现一墩多墓的向心布局结构;发现土墩墓中存在堆土掩埋与竖穴土坑的墓葬;发现了形式多样的墓葬建筑,且分墓上墓下两种;首次发现墓地界域;明确了土墩的营造过程。

    林留根认为,这次考古发掘的最大收获就是凭借考古层位学还原青铜时代江南土墩墓的营造过程及其社会面貌,并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不仅廓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和分区,以及土墩墓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参加这次报告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考古学专家。专家们表示,江苏这次高速公路沿线40座土墩墓的发掘有许多新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土墩墓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一墩多墓中的社会成员之间是何关系,不同的土墩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墓上、墓下的建筑遗迹是何性质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完) 

 
 
 相关链接
· 陕西两周遗址考古勘探发现百余墓葬和17座车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