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70名政协委员就提升世博会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5日   来源:文汇报

    如何提升世博会的文化内涵?如何让2010年的世博会精彩、成功、难忘?经过近1年的精心调研,日前,近70名上海市政协委员和在沪的全国政协委员郑重地向市政协递交上了他们的答卷。30条建议,条条凝聚着“人才库”“智囊团”的睿智和眼光。

    委员们认为,提升世博会的文化内涵,首先表现在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文化阐释上。

    解读城市:为全球城市化和都市圈发展提供经验

    世博会,要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新理念。据统计,到2020年,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承办城市,上海要有提供典型城市样本和经验的使命感。为此,委员们提议,已获联合国人居奖的上海住房解困实施工程、已启动的中国首个公益性连锁数字文化家园(即东方信息苑)等有关城市发展的议题,都可以在世博主题中得到展现。

    世博会,一定要打好中华牌。有感于目前“中国了解世界更多一些,世界了解中国更少一些”的现状,委员们提议,在世博会这一科技经济文化的综合奥林匹克竞赛中,一定要展示出我国的高科技实力和发展城市圈的宝贵经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八大城市群之一。“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的实践基地。”

    解读生活:海纳百川,多元文化营造狂欢氛围

    “如果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世博园区内设摊叫卖,把烘烤大饼的炉子建到展馆门口,是否要将之拒于门外?”以往各届世博会遗留的难题成了委员们调研和热议的焦点。委员们一致认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于生活的“看法”和提倡的“活法”各不相同。因此,在对世博主题馆表达方式上,一定要“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协助举办好馆日活动,吸引参观者的视线。”

    场馆内,馆日活动不亦热乎。场馆外,承办方要如何打点安排?委员们提出,长达半年之久的世博会,恰逢中国诸多民俗节庆。而中国味十足的节日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场馆外不妨多些特色鲜明的歌舞、民俗表演。同时结合群众参与性较强的上海艺术节、科技节、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从而营造一个场内场外结合,文化娱乐丰富多彩的“狂欢节”。

    解读美好:弘扬人文精神展现文明形象

    按照预计,世博会160多天中将吸纳7000万名观众。即使不计高峰日,平均每天也有40万观众进入场馆。观众的集散与整个上海的城市秩序息息相关。委员们由此提议,一定要借鉴别国成功的例子,“把参观者的集散与普通市民的交通问题视为同等重要。”

    此外,在园区管理上,人文精神应着重体现在人人平等的氛围,凸现园区的服务功能,体现对观众的尊重。“供贵宾使用的特殊通道要少而精。在展馆入口,对参观者一视同仁,一般不接待特权观众。”

    很多参观过爱知世博会的游客都对日本国民的文明素质印象深刻。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6500万中国观众能经受“文明”的考验吗?委员们指出,从现在起就要积极行动,“切实落实市文明办的行动纲领。”(见习记者 樊丽萍 记者邵岭)

 
 
 相关链接
· 中国政府正式邀请建交国家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东航“世博号”A340-600远程客机正式冠名并首航
· "世博号"飞机首航 上海世博会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浦东完成世博居民动迁 约占上海世博动迁总量60%
· 中国承诺以一亿美元助发展中国家参展上海世博会
·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访问上海赞世博会筹办稳步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