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峡工程践行科学发展观 引领新型水电开发道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18日电(新华社 记者江时强、黄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经过12年建设,开始进入收获季节。

    5月20日,三峡大坝将全线建成,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全长2309米的大坝,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峡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的滚滚长江水,在雄伟的三峡大坝前化为一面平湖。

    左岸大坝下游巨型厂房内,14台70万千瓦机组,目前每天发电1亿多度,源源不断的电力送往华中、华南、华东;位于左岸的五级连续船闸,每天300多艘轮船有序过坝,年过闸运量超过3000万吨;15.28平方公里的工程坝区,已成为全国工业旅游典范,去年游客过百万人次……

    在这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成就背后,不仅饱含着建设者的辛劳与汗水,也折射出我国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水电开发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水电开发道路的坚实步伐。

    最大限度发挥水利枢纽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中华民族“百年圆梦”的一项世纪工程,从建设开始,三峡工程就力求实现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虽然根据初步设计规定,三峡工程在围堰挡水发电期不承担防洪任务。但为了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水库水位由高程135米提高至139米,从而使水库拥有了20多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2004年9月8日,长江上游洪水以60500立方米/秒的峰值通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工程首次发挥拦洪错峰作用,成功拦蓄洪水4.95亿立方米,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压力,并保证了枢纽安全度汛和机组安全发电。此外,根据施工进展,通过科学论证并经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即2006年汛后将三峡水库蓄水至高程156米。这样,在汛前降低水位可以获得有效防洪库容110亿立方米,相当于荆江分洪区蓄水量的2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三峡工程的拦洪错峰能力,有效减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善了长江航道条件,“黄金水道”的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显现和发挥,大大地促进了川江航运的发展。通过三峡河段的货运量已由以往最高年份的1800万吨增长1倍以上。为保障双线五级船闸等航运设施的正常运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每年从发电的收入中提取相当比例的公益金用于这些公益性资产的保值和运行维护。针对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滚装船,还适时启动了“水-陆-水”翻坝转运方案。此外,在枯水期还通过增加下泄补偿流量,有效地解决了下游航道水深不足的问题,保障航运畅通,促进西部经济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建设“绿色”世纪工程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也隐含着另一种忧虑--如何正确处理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忧虑不无道理。三峡库区从明清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三峡地区人多地少,城镇密集,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而在三峡库区蓄水之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将进一步加大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的压力。

    为此,从2001年到2010年,国家计划投入近400亿元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将分批建成150多座污水处理厂、170多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将使三峡库区的污水及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这项新中国建立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已经开始发挥效益,一座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结束了库区城市污水直排长江的历史,新建的垃圾处理场,改变了库区城镇垃圾沿江堆放的“传统”……

    为保护三峡地区物种资源,三峡工程建立了陆生、水生自然保护区,甚至对淹没线下的珍稀植物也进行“移民”。科研人员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乱石嶙峋的河滩边,将荷叶铁线蕨、黑桫椤、蔬花水柏枝、中华蚊母、崖柏等珍稀植物,一一从生死线上抢了回来。为了给一株1.5公斤重的中华蚊母“搬家”,甚至附带了250公斤左右的石头;为使移植的桫椤存活,三峡珍稀植物园修建了大型人工瀑布,以营造水雾纷飞、潮湿的生长环境。三峡珍稀植物园主任向秀发说:“珍稀植物也‘移民’,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以人为本破解“世界级难题”

    三峡工程移民搬迁113万人,移民规模和安置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是一项史无前例、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系统工程,被称为“世界级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三峡移民政策进行科学调整,使移民工程顺利实施。三峡库区的安置容量不足,1999年国家对移民安置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鼓励和引导三峡农村移民外迁;三峡库区要搬迁的企业大多污染和亏损严重,国家根据这一情况又做出调整--破产关闭约1000家“污染、亏损和耗能多”的企业,为三峡库区的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机遇。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三峡库区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移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1992年至2005年,三峡库区县GDP增长了2.2倍,财政收入增加了2倍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2倍以上。

    为积极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国务院批准从三峡发电收入中每度电提取4.5厘钱设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提取0.5厘钱设立三峡库区移民专项资金,2004年至2009年,从三峡基金中提取总计30亿元建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与后期扶持基金统筹使用。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认为,三峡工程建设得到了包括库区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因此公司更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随着“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开发理念深入人心,以及三峡工程进入全面收益期,承载了几代人情感与重托的三峡工程将更加造福于民。(完)

    三峡工程200多亿元投资是如何省下来的?

    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 江时强、黄豁)“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是大型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抓住近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等有利条件,建立健全投资控制体系,在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的同时,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三峡工程投资总额有望控制在1800亿元内,预计比概算2039亿元少用200多亿元。

    国家宏观调控为三峡工程创造良好环境

    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为2039亿元,其中静态投资约为900.9亿元(包括水利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和移民投资概算400亿元),建设期价差749亿元,贷款利息389亿元。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认为,少用200多亿元客观上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几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使动态投资减少。以建设期价差为例,当初进行动态投资测算时,预测每年的物价涨幅在5%-10%不等,但近年,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大大低于预测的物价涨幅,这使三峡工程投资少用了140多亿元。同时,利率的持续下调,大幅降低了工程贷款利息,又节省了60亿元。

    有关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期间赶上有利的经济环境,证明国家决定兴建三峡工程的时机十分恰当,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曹广晶说,在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1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这也是三峡工程少花钱的一个原因。

    科学规范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底线”

    三峡总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赵健强说,静态投资是一个“本”,控制不住就会使概算成倍增加。特别是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工期长达17年,如果不用科学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的“底线”,必然导致国家不断“调整概算”,极易陷入“投资无底洞”。

    赵健强说,在实践中,三峡总公司探索出“一种模式、两套价格体系”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守住了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底线”,这是三峡工程省钱的重要原因。

    “一种模式”即“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三峡总公司根据国家核定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额度,按照分标段项目的划分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业主单项执行概算和业主总执行概算,作为对工程静态投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按照计划工程量,当年国家公布的物价、利率、汇率、税收等政策引起的造价变化,以及设计优化、修改或自然因素等引起的造价变化,分年度进行动态投资管理,以确保资金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工程成本,从而达到控制总投资的目的。“两套价格体系”即在投资管理中建立合同和执行概算两个价格体系,以概算为“尺子”,控制项目成本。

    赵健强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新增了很多子项目。三峡工程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又需多花钱,一些项目优化设计也要多花钱。但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三峡总公司消化了多达88亿元的新增项目,没有突破静态投资的“底线”。

    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针对三峡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三峡总公司实施分阶段、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在使用银行贷款中,三峡总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蓄短还长,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增加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从1999年起,为避免发债资金一次到位产生的资金闲置,公司开始使用短期临时搭桥贷款,每年使用搭桥贷款的规模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同时,还在国内银行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争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从三峡二期工程开始,三峡总公司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共发行七期总额220亿元的三峡债券。发行期限3年至30年,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付息方式有分年付息,也有到期一次偿还。2005年三峡债券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61%,比国内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1.65个百分点,与银行贷款相比,三峡债券累计已降低利息支出约10亿元。

    据统计,由于进行贷款利率的公开询价,发行三峡债券,调整债务结构,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等措施,仅2002年,三峡总公司就节约利息支出3702万元。(完)

 
 
 相关链接
· 三峡地下电站初具雏形 主要建筑物由三部分组成
· 三峡大坝建成倒计时:大坝最后浇筑全面准备就绪
· 三峡工程有望在2015年到2017年之间收回投资
· 三峡工程土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是一项创新型工程
· 三峡工程将比原来预定施工计划时间提前一年完成
· 三峡大坝建成不代表工程结束 工程09年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