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南开大学“图书漂移”活动挑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5月26日电(记者张建新)南开大学日前举行的一场曾被寄予美好期望的“图书漂移”活动,其结果引人深思:140多册贴有“图书漂移”标签的图书一周之内全都不翼而飞,这些书的读者显然并未遵守“阅后请放回原处”的游戏规则。

    对此,一些师生评价说,这次开展的小游戏是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一次尝试,也是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一次挑战,是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图书漂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图书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公园、茶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其他人便可“偶遇”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完毕再按照书上附带的标签要求,将其送回原处。

    南开大学“图书漂移”活动的主办方是一个新成立的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拓展协会。副会长张锐说,“图书漂移”活动提倡的是一种公德意识,让人从中感悟公德,自觉自愿地为别人服务。

    张锐解释说:“是否所有的图书都能被放回原处、是否有图书被无端损坏?我们想通过‘图书漂移’活动来挑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

    为举办好这次活动,拓展协会的10多名会员作了周密的筹备。会员们在宿舍楼张贴海报,在校园里悬挂条幅,印制2000份传单到人员密集的学生食堂外发放。他们集思广益,为这次活动提出了口号:“书,非‘漂’不能读也”。

    南开大学第二教学主楼是全校人员流量最大的地方,每天有数千人出入。拓展协会把募集来的图书散放在这座楼每层大厅的长椅以及公共水房的热水器上,便于师生翻阅。

    结果他们发现:曾亲手制作的漂亮而醒目的“图书漂移”标签,贴在每一本图书的封面,并在扉页或其他醒目处注明摆放地点,便于人们容易识别这些图书;用“共享知识、共享文明”等激励语来提醒大家阅读后一定送回原处……最终,总共投放了数量不等的3批书籍,却没有一册能在原处呆过一周。

    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徐燕是拓展协会的会长,每次投放过后,她都会在第二天到投放点检查数量。徐燕说:“第二天我们就去检查一遍,大概还剩二三十本,还有人在翻阅。第四天再去,偶尔能找到一本。一周以后,一本都没有了。”

    一些学生则认为,相信拿走书的同学会传阅而不是私藏,只要了解这个活动的真谛,就会这么做。“图书漂移”活动的真谛在于传递一种诚信感,相信大部分学生不会辜负这种信任,尤其是爱书的人,会懂得分享才是最大的快乐。

    活动举办者也推测,“漂移中断”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没有明确还书时间段,也许仍有一批书还在“漂移”;在这些图书中夹带的活动宣传单很可能在第一次“漂移”中就丢失,造成后来的读者不知道游戏规则;图书的“漂移”自身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无法统计是否已经丢失……

    师生们都很支持这次活动。在“图书漂移”中“沉没”的140多册图书有60本是师生们支援的。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教师陈予表示,这些支持者的举动本身已体现出一种公德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图书漂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徐燕也表示:“有这么多人的支持,我们会坚持下去,让知识得到传播。我们关注的不是书的去向,关键是每个人的公德意识得到提高。无论活动成功还是遗憾,过程最重要。”(完)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抨击公德意识缺失:善小不为 恶小为之
· 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信息采集基本实现"两个覆盖"
· 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诚信还贷无一例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