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30年高考作文讲述中国时代变迁 题目越来越开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6月7日电 (记者 孟昭丽、姬少亭、黄臻)7日,刚刚从考场中走出的福州罗源一中学生郑洋桦仍在回味着高考作文题目《季节》,“题材不限,以四季来折射人的一生,我把我的思考写在了作文里面。”

    时光倒流,30年前的一天,20岁的江西九江青年黄上进终于盼到了高考,看到作文题目《难忘的时刻》,他心潮澎湃,脑中浮现了粉碎“四人帮”的那一刻--“那天晚上,整个九江是沸腾的不眠夜,家家户户出门敲锣打鼓,这天夜晚,我印象深刻,因为没有打倒‘四人帮’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的复出,不可能有高考的机会……”

    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的黄上进说:“高考前,我还在当地印刷厂当铅字印刷工人,得知恢复高考后,我在小阁楼里埋头苦读了3个多月,而就是这短短的3个多月,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7年,中国高考考场再次敞开大门,迎接每个怀揣着改变命运梦想的考生,他们或来自农村,或来自工厂,或才十八芳华,或已步入中年。30年过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高考恢复后,已走过30个春秋,曾经多少考生在这个战场上通过作文“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而每个故事折射的是时代的变迁。

    1985年参加高考的马林鄂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中国军人。他回忆说,当时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关于环境污染的信,呼吁尽快解决”。

    “高考作文带有时代痕迹,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注重经济建设而不顾破坏环境的苗头。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关注。”马林鄂说。

    1999年,含有强烈科学幻想味道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出,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讨论,而当年因为曾在杂志上刊登该题目征文的《科幻世界》杂志社也一夜之间成为大江南北关注的目标。

    《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姚海军说:“高考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面向未来,科幻渐渐在中国复苏,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形成了一定气候。”

    “这个题目非凡的意义在于,通过全国瞩目的高考把青少年、乃至全社会的目光引向了科学和未来。”姚海军说。

    2003年参加高考的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张可仍然记得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根据《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谈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作文题目,可以用不同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刚刚从美国做交换生回国的张可说:“中国思想越来越开放,年轻人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1997年参加高考的林远达,如今已经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说:“从上世纪70年代带有政治色彩的作文,到上世纪80年代的命题作文,到上世纪90年代的材料作文,再到今天作文文体不限,恢复高考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考作文题目也越来越开放。”

 
 
 相关链接
· 宁洱地震灾区高考:学校四周扎满防震"高考帐篷"
· 呼和浩特:一些高校已将宣传站设到了高考考点
· 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西安高考考场外见闻
· 全国高考7日如期举行 950万考生参加全国统考
· 专家支招:高考考场上如何抗干扰
· 专家指出:高考焦虑属正常 考生家长莫过度担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