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嫦娥一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开始奔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王永卓编制 新华社发

    再见,地球!——

    “嫦娥一号”经过3次近地点加速变轨,渐渐飞离地球,真正开始奔月之旅

    北京时间10月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这标志着围绕地球飞行了7天的嫦娥一号卫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奔向月球。

    此次变轨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也是嫦娥一号卫星绕地轨道的最后一次变轨。与此前进行的3次加速变轨相比,此次变轨的难度最大:推力为490牛顿的发动机要通过连续10多分钟的点火工作,使体重2300多公斤的“嫦娥”的飞行速度从8千米/秒提高到10.58千米/秒以上——这是“嫦娥一号”能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最低速度。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这次变轨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与月球交会,是此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个关键点。

    形象地说,其难度就好比地球传出了一个篮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要在跑动当中将球牢牢接住。

    据介绍,在人类探月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丢失在星际间或撞上月球的事故。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一旦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就将产生数千千米的位置误差。

    而这种轨道控制在我国航天测控史上还是第一次实施。

    北京时间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接到指令,发动机工作784秒后,正常关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各项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卫星变轨成功,由绕地飞行轨道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此次变轨成功,表明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经过3次近地点加速变轨,嫦娥一号卫星渐渐飞离地球,一次比一次飞得更远,越来越接近月球。

    11月5日到达近月点——

    “嫦娥一号”要真正成为一颗月球卫星,还需要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

    据介绍,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一号”将经历114小时的漫长旅行,预计11月5日到达近月点。在此过程中,测控系统将根据测定轨的情况作2至3次中途修正,使它能够按照预定的设计要求到达近月点。

    专家介绍说,要让“嫦娥一号”真正成为一颗月球卫星,在到达近月点后,卫星还要做一系列“高难”动作。

    首先是“刹车”减速,确保被月球捕获,这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动作。如果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周期12小时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专家指出,第一次近月制动能否成功实施直接关系飞行任务成败,万一产生偏差,卫星将可能飞掠月球或撞击月面。而如果顺利进入月球轨道,表明中国的卫星能从地球“走”到月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将标志中国的航天能力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被月球捕获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还将经过两次近月制动。11月7日,经过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200公里高度、周期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通过数日的在轨测试后,卫星有效载荷将全部打开工作。而只有成功传输回相关探测数据后,才表明嫦娥一号卫星的科学探测计划开始顺利实施。至此,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方能真正宣布“获得成功”。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杨多和介绍说,预计11月18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先通过定向天线将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和卫星上存贮的语音数据传回地面,然后全部探测仪器开机进行科学探测工作。

    奔月要飞1585219公里

    绕月探测共有10大关键环节,“嫦娥一号”已创下我国航天测控新纪录

    从“嫦娥一号”升空那一刻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对它的关注。

    众所周知,月球距离地球有38万公里,但是“嫦娥一号”的奔月之旅究竟有多远?探月工程测控系统主任设计师季刚介绍说,“嫦娥一号”从入轨到正式进入绕月轨道将飞行1585219公里。

    对于嫦娥一号卫星飞行任务而言,发射成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说,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月球的漫长旅途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高度复杂又充满风险的动作,有10个关键环节,分别是发射、入轨、变轨、奔月、修正、制动、绕月、探测、传输和研究,只有迈过这一系列门槛,才标志着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到目前为止,“嫦娥”已经圆满完成了前三个关键环节,正在进行第四个关键环节——奔月。而“嫦娥”已经走完的这段旅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兴奋。

    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嫦娥一号卫星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北京时间10月29日17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发动机点火12分钟后,北京中心监视判断,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后,卫星将由24小时周期轨道转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卫星进入这一轨道后,先后开启太阳风探测器和太阳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30日7时左右,开启紫外敏感器,进行紫外敏感器成像拍摄试验。17时40分,嫦娥一号卫星到达远地点,距地面高度达12万公里,创下我国航天器飞行测控新纪录。

    北京时间10月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奔向月球。

    祝愿“嫦娥”一路顺利。   (记者 廖文根)

 
 
 相关链接
· 嫦娥一号卫星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成功
·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新起点--写在"嫦娥"奔月之际
· “嫦娥一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 嫦娥一号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