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4.8%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专家预计,农民收入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但受粮食稳定增产难度加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基础仍很薄弱。

    农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呈现新特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大量增加。前三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1429元,同比增长19.8%。这是农业稳定发展的结果,也与农产品价格合理回归有关。

    ——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139元,同比增长20.2%。工资性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务工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前三季度农民务工收入人均1013元,同比增长21.0%。

    ——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人均458元,同比增长11.7%。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84元,同比增长21.5%;转移性收入人均172元,同比增长21.2%。这说明农民从政策扶持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与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相对应,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6年的43.02%,表明我国农村总体上进入小康区间,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农民购买非食品类耐用消费品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要素合力促增收,新型农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农民增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4个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2007年中央财政各项农业补贴已经达到526亿元。取消农业税、特产税、牧业税和屠宰税,比税改前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0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逐年增加,今年达到了3917亿元,同比增长15.3%。

    二是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的区域化、优质化和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2006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

    三是得益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种养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稳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47亿人。

    四是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的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2006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到1.19亿人,比上年增长了6.3%。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尽管如此,但专家表示,农民增收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较大。虽然今年粮食有望稳定发展,但当前的粮食增产仍属于恢复性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尚未根本提高,耕地仍在减少,水资源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难度依然不小。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今年1—6月,主要化肥品种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农用柴油为每吨5464元,同比上涨9.63%,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有明显上升。农资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就业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还不完全适应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就业不充分、收入不稳定,工资性收入对增收的拉动作用将受到影响。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空间有限。受生产发展、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升,最终会稳定在合理水平上。

    专家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因此,面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必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要从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建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合理上升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记者 冯华) 

统计局:1-9月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17819元,增长20.8%;城镇集体经济单位9996元,增长18.0%;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16145元,增长15.6%。

我国政府采取系列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2007年10月22日10时,劳动保障部通报三季度劳动保障工作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

    [尹成基]中国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分配问题非常关注,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方说根据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待遇差距问题,政府已经采取并且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中央决定还将再连续调整三年;对在职职工当中收入比较低的部分群体反映比较突出的包括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有效、最具有强制性的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颁布,各地都要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对于企业在职的职工,以最低的月收入和最低的小时工资作出规定,根据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状况要对最低工作标准进行调整,像今年有21个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

国家采取四项措施促进企业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

    企业工资分配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17日在中国政府网进行网谈时指出,国家采取四项措施促进企业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

    邱小平说,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能直接确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增幅,而是主要通过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规范、引导、调节和监督。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不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调节企业工资分配,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述评:就业收入和消费增加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的政策带动了居民收入增加。过去四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2%和6.2%。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就业增加,工资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我国职工工资连续4年呈两位数增长 年均增13.5%

资料图片:2006年一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增长15%

    我国职工工资近年来呈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3161亿元,到2006年达到23439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3.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3%的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2%,而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9.2%,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劳动学会“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论坛上获悉的。

 
 
 相关链接
· 统计局公布2007年9月西部地区10项主要经济指标
· 统计局公布9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图及预警信号图
· 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 统计局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 国家统计局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统计局令第12号)
· 统计局: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7%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