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农”新气象述评:农业之于“两防”重要意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王宇、韩洁、姚润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对明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价格上涨是当前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和阶段性的上涨。在全球粮食减产的大背景下,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陆续上涨;去年猪肉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养猪积极性,生猪生产下降导致供求失衡,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暴涨,又进一步带动了其他副食品价格的上涨,最终推动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

    作为与百姓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必需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于预防通胀意义重大。解决物价问题,首先就要着眼保证供给,而保障供给的前提,就是要搞好生产,从生产环节入手调控是治本之策。保障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供应充足,已成为当前缓解通胀压力的落脚点。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把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作为应对明年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六大措施的首要举措——大力发展生产,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点农产品的供给,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

    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采取增加能繁母猪补贴、加大扶持生猪规模养殖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补贴生猪良种等举措,以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给,稳定价格总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生活。

    加强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加强农业相关领域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凡此种种着力于农业发展的举措,在当前看来,不但有利于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而且,也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数据显示,五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

    不过,相比于对其他产业的投入,对农业的投入份额仍然不足。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35亿元、44208亿元和55161亿元,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不到二产的百分之三。

    “今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农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分析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财政政策‘稳健’而非‘从紧’,这为国家加大农业等薄弱领域投入提供了更多财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青认为,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国家财政将更多地向农业等薄弱环节倾斜,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防止工业投资的盲目扩张、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2008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保、社会事业领域项目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财政部部长谢旭人19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将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确保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相关链接
· 述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保持和谐稳定
· "三农"述评:税费改革取得成效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 "三农"述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三农"述评: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粮食连续4年增产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