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同一世界同一梦想—写在北京奥运倒计时50天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新华社

    2008年6月19日,北京度过了又一个沸腾的白天,欢乐祥和的天安门广场再次回归宁静。中国国家博物馆前,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牌上的文字格外耀眼——“距2008年8月8日开幕 倒计时50天”。中华民族实现百年梦想、世界人民共享节日的时刻,如此之近。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庄严宣布,北京成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万里之外的天安门广场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多少人啊,任凭喜悦的泪水尽情流淌。那一夜,北京无眠,神州同欢。

    七载寒暑,中国忠实践行对世界的承诺,为展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理念努力搭建高水平的平台,同各国人民一道拥抱建设和平而更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

    2008年3月31日,象征着和平、友谊、希望的奥林匹克圣火抵达北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安门广场亲手点燃圣火盆,并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开始。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奥运圣火,踏上了游历五洲、光照四海之旅。

    50天后,来自五大洲的朋友将汇聚北京,共襄盛会,书写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将让奥林匹克精神插上飞翔的翅膀。

    梦的求索

    奥林匹克之梦,召唤着进入工业文明社会的人类去进行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人文主义者发掘和整理的古代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执着追求,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成为现实。

    顾拜旦的伟大梦想,指出了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让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如她的先驱一样,在为全社会的幸福生活和人类日臻完美的事业中做出贡献。”而他本人,则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出身法国贵族、学识渊博的顾拜旦,没有依照家族意愿进入军政界或外交界,而是立志让古希腊奥林匹克主义在经历几个世纪的黯淡后重放光辉。为了一个全人类的梦想,他放弃了优越、安逸的生活;为了奥运会的复兴,在他去世后,其夫人不得不卖掉全部藏书以维持生计。1937年,这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在瑞士日内瓦溘然长逝,他的骨灰埋在洛桑,而他的心脏则根据其遗愿,被安放在希腊奥林匹亚的奥运会纪念碑的基座下。

    再过几天就是第六十个“国际奥林匹克日”。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正式成立,国际奥委会于1948年起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际奥林匹克日”,以表达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对顾拜旦的缅怀。奥林匹克精神之火熊熊燃烧,它所承载的是由古希腊流传而来,延续了千年的传统。

    梦的诠释

    奥林匹克运动,绝不仅仅是大型的多项目世界锦标赛。它被誉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杰作,展示着一种大概念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对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教授任海说,奥林匹克传统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它着眼于微观,从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入手,而且志存高远,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为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阐释。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各种文化浓缩在一个狭小的时空范围内。五大洲的数十万宾客云集主办城市,不同肤色、服装、语言、宗教、生活习惯的人们摩肩接踵,比邻而居,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人们在文化的差异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壮丽图景。人们跳出各自狭小的民族局限,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从而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奥运会是一个竞技的舞台,运动员置身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之中,通过激烈的对抗来激发人的潜能,锻炼人的品质,完善人的道德。在体育比赛中,竞争的双方既是对立、对抗的,又是统一、合作的,通过身体对抗的方式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双方运动员比赛得越是激烈,越是打得难解难分,就越能调动出各自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完善其人格,并满足观众的观赏需要。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是人们怀着友谊的动机,通过友好的体育比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达到团结的目的。

    韩国体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高银夏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奥林匹克传统,奥运会不再是普通的运动会;正是有了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庆典,体现着人们追求和平的良好愿望。奥林匹克的传统,有“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也有着宏大的包容精神。现代奥运会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初的奥运会还仅仅是地区性的运动会,如今却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全世界各国人民,不分地域、不分宗教,不论人种、不论贫富,全都能聚集到一起,这本身就体现了奥运会的巨大包容性。这一传统如果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遵循,现在的很多问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问题了。

    希腊雅典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教授罗伊也说,和谐是奥林匹克的根本,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文化,而奥运会则是实践这一切的载体,她为怀有同样梦想的世界各民族提供了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契机。

    巴基斯坦国际板球理事会理事、前巴基斯坦体育委员会主席扎克·哈桑·赛义德说,奥运精神倡导的是兄弟般的友情,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贫苦百姓,体育可以不通过语言就把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梦的向往

    此时此刻,世界各地,许许多多不同肤色、不同信仰和不同种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奥运梦想。他们向往的奥运会,是一个不同思想、文化和传统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彼此欣赏、互相学习。

    在巴黎,法国人盖尔贝“精心设计”了他的“上海—青岛—平遥—西安—北京”中国“奥运游”。“我早打算好了,这个夏天的度假重点是游中国、看奥运。”刚刚得知在旅行社预订的两张自行车比赛门票交易成功的他,掩饰不住喜悦,“每届奥运会的自行车比赛我都去看,这次中国举办奥运会,更值得一看。不仅是看奥运比赛,零距离接触中国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也是我最憧憬的事情。”在盖尔贝眼中,奥运会不仅为世界各国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同台竞技、切磋共进的交流机会,更为各国人民创造一个你来我往、相识相知的沟通机会。

    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交流来了解这个多元世界,了解不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这不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所在吗?法国小伙子马丘早已“备战”奥运了。正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进修中文的马丘在邮件里告诉记者,之所以提前半年来中国学汉语,不乏奥运盛事的诱惑。马丘向往在中国学到正宗的武术拳法,“我甚至想参加奥运会的武术表演赛,想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武术、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在马德里,佩加苏斯体育旅行社西班牙分社的销售经理克里斯蒂娜说:“随着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我们越来越忙。”佩加苏斯体育旅行社是西班牙奥委会指定的在西班牙销售北京奥运会入场券的代理商。克里斯蒂娜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销售了1.1万多张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但是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她感到,西班牙人对北京奥运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由于西班牙曾于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过奥运会,许多人都想到北京亲眼看奥运会的比赛。

    在纽约,作为报道奥运会的媒体,《纽约时报》体育部的记者和编辑们也在热切地等待奥运会的开幕。该部副主编珊迪·基南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为报道奥运会所做的准备。《纽约时报》这次报道北京奥运会的记者和编辑共有20多人,是该报历届报道奥运会队伍人数最多的一次。不仅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有专门做多媒体的记者,这是为了适应当前新闻媒体多元化的形势而增派的。《纽约时报》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实际上已经开始。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就派人采访奥运会的新场馆,如“鸟巢”、“水立方”和训练中心,近几天又采访了奥运会新闻中心。

    在莫斯科,世锦赛冠军、曾在奥运会上摘得银牌的俄罗斯前滑雪运动员、俄西北联邦区滑雪运动协会会长弗拉基米尔·德拉乔夫说:“我想去北京观看奥运会,因为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况且我从来没有在现场观看过夏季奥运会。”他最近天天关注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新闻,尤其是俄罗斯代表队备战北京奥运的情况。

    梦的跨越

    人们在奥林匹克平台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但奥林匹克的经典并不都在于金牌的光耀。“重在参与”的理念,作为奥林匹克梦想的组成部分,让多少人振奋着精神,又让多少虽败犹荣的勇士,以其顽强的精神力量,书写出一段段动人的佳话。奥林匹克之梦,实践着精神境界的跨越。 

    在尼日利亚,经营家用电器的老板本杰明·奥卡福说,非洲人参加奥运会的经典故事中,令他记忆最深的是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选手阿瓦赫里在途中摔倒受伤,但仍坚持着跑过终点的故事。虽然阿瓦赫里没有拿到奥运奖牌,但是他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那就是参与、执着、坚韧和不达终点不放弃的勇气。奥卡福告诉记者,当得知尼日利亚“超级鹰”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参赛资格时,所有尼日利亚人都非常激动。“每当置身于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很容易让人忘记彼此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族群,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分享快乐,像过节一样。而奥运会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此贴近,交流如此直接的盛会。”经营文具店的商人恩狄伍科对记者说:“尼日利亚与中国相距遥远,我现在还没有经济实力去北京为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加油,为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呐喊助威,但是通过电视荧屏,我会关注北京奥运,关注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让自己的心情和思绪随着奥运激情和梦想欢腾。”

    在芬兰,21岁的芬兰体操运动员安娜玛丽·马兰宁自获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那一刻起,就备感荣耀和压力,因为在仅有500多万人口、体操运动并不普及的芬兰,上一次有人参加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已经是44年前的事情。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展示芬兰体操运动员的风采。但就在今年1月的一次训练中,马兰宁的膝关节不幸受伤,不要说参加比赛,就连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当时,曾经有人劝说马兰宁放弃参加北京奥运会,以防止伤势加重造成终身残疾。然而,她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她忍着身体的伤痛,在平衡木上一丝不苟地练习着,即使偌大的体操馆内只剩下她一个人……她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我要做到最好,目标却并不是万众瞩目的奥运奖牌。如果那些从事体操运动的芬兰年轻人需要继续下去的动力,那些正经历着失败和挫折的人需要重新奋斗的勇气,我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的榜样。我要告诉他们,在体育比赛中,不仅冠军是强者,而且那些永不放弃的人也是强者。”

    梦圆北京

    相信北京,这是回响在世界各地的强大声音。梦圆北京,这是无数人奋斗的不竭动力。

    在埃及,建筑工程师穆拉德说:“阿拉伯语里有一句谚语,叫‘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中国人办事很可靠、稳妥,令人放心,中国人办事总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件事情只要交给中国人干,结果必定是出色的!同时,中国人丰富的智慧和才华,展示着无穷的创造性。所以我说,中国人举办奥运会,人们就只等着瞧好吧!”

    在加拿大,资深记者、加拿大世界媒体协会会长凯恩斯也对北京奥运会满怀信心。他说,奥运会开幕式和运动员入场仪式是人类共同合作而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的象征,世界各国年轻运动员们共同宣示的是对强健和卓越的追求。不管我们的语言、文化、年龄和所处环境有多么不同,奥运都是激动人心的概念!我们希望奥运会展现的健康和力量会对我们的共同未来产生巨大鼓舞作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世界上将有数以十亿计的人们收听收看比赛节目,他们将从中得到国家追求健康、青年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信息。我相信,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北京奥运会必将丰富人们的记忆、振奋人们的精神!

    在比利时,今年39岁的塞弗已经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正在积极备战第六次,即北京奥运会。他说:“体育是我的事业、人生和快乐,我永不言败,绝不轻言退役。”已经到过中国29次的塞弗对中国情有独钟,特别渴望参加北京奥运会。因为他在北京、在中国很有人缘。为了争取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的参赛资格,39岁的塞弗经过5站公开赛的艰苦鏖战,终于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他说,目前国际乒坛高手如林,要想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比较困难,但他就想听听中国观众的“加油声”。塞弗曾经两度担任比利时奥运代表团的旗手,目前正在争取担任比利时北京奥运会代表团的旗手。塞弗的教练王大勇说,虽然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但一直在坚持,最想参加北京奥运会。“因为我想圆一个梦——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

    站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牌前,怎能不期待!再过50天,承载博大奥林匹克精神的圣火就将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点燃,那将会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场景:一道道电波、一个个镜头聚焦在赛场上,一张张笑脸和一颗颗激动的心相聚在五环旗下。奥林匹克梦想关联着每一个人、感染着每一个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感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所带来的无比欢欣和鼓舞……

 
 
 相关链接
· 奥运圣火在新疆昌吉传递
· 探秘北京地铁奥运支线
· 精兵苦练 为奥运保驾护航
· 奥运圣火即将在拉萨传递
· 北京奥运圣火在中国境内唯一军垦城市石河子传递
·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天:旅游业全力冲刺奥运大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