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24日电(记者 任元俊)记者从山西省林业部门获悉,山西省林业科技部门近日拟在大同、朔州、晋中、运城等地引种胡杨,以加强对盐碱地的治理,有效增加植被,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在运城、大同等地开展的胡杨适应性栽培试验,该树种均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逆性和抗盐碱能力,表明胡杨在山西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为营造科技示范林,山西省林业科技部门初步确定了营造胡杨科技示范林的五种模式:在山阴县西盐池村极重度盐碱地营造胡杨——柽柳——芦苇混交科技示范林;在大同郊区重度盐碱地营造胡杨——枸杞——羊草混交科技示范林;在右玉县中度盐碱地营造胡杨——紫花苜蓿科技示范林;在晋中盆地汾河滩轻度盐碱地营造胡杨——柠条混交科技示范林;在运城盆地黄河滩重度盐碱地营造胡杨——甘草科技示范林。
盐碱地造林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胡杨喜光、喜热、喜沙质土壤、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重度盐碱地适生的先锋造林乔木树种之一。它能成林成材,材质坚硬,耐水抗腐,是上等的建筑和家具用材;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是牲畜的上好饲料;木质纤维长,是造纸的好原料;树脂、叶、根和花均可药用。种植胡杨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同时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