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展示科学发展魅力-苏州工业园区十四年实践启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9月10日电(记者焦然、李灿)14年前,这里只是苏州东郊的5个落后乡镇。今天,这座名叫“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城,人均GDP与新加坡相近,体制新颖,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标志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的崛起,充分展示了科学发展的魅力!”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自豪地对记者说。

    邓小平倡议,李光耀响应,中新两国政府合力推动。国际一流的规划,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借鉴新加坡经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积极响应,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与中国分享管理软件的建议》。两国政府协商决定,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和公共管理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199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在苏州古城东侧金鸡湖边正式启动。14年间,这里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超过30%。2007年GDP已达836亿元,比开发前增长73倍;人均GDP达3.6万美元,已与新加坡相当。

    为何发展速度如此之快?马明龙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园区在中央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种种做法,都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合。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他们信心倍增,坚决落实,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马明龙认为,园区“最值钱的”就是在新加坡指导下编制的规划,正是这个规划,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套规划的最大特点是超前,它要求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比如,规划要求污水100%截流,而当时“国家环保模范城”也只要求污水50%截流。当时一般城市基础设施要求水、电、路“三通”,而这里却要求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九通”。

    这套规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合理。比如道路规划,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工业区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就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这样,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

    花了3000多万元规划费,但他们并不觉得昂贵,因为它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避免盲目性、低风险的投资环境,十几年几乎没有改动,成了吸引投资者的“法宝”。

    接踵而来的3000多家外资企业、247亿美元外商投资,11000多家内资企业、1156亿元国内投资,为这个国际一流的规划提供了注解。

    在金鸡湖边搞经济,在独墅湖畔读书,在阳澄湖滨养生……协调发展,方能“又好又快”

    虽然名叫“工业园区”,可是工业用地只占苏州工业园区的25%。在经济取得非凡业绩的同时,这里的社会事业、生态建设成就同样令人赞叹。

    这些年,标准厂房、外商投资之类的话题在园区已不时髦。随着中央商务区、科教创新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建成,“在金鸡湖边搞经济,在独墅湖畔读书,在阳澄湖滨养生”的说法却流行了起来。当地人喜欢带客人参观美轮美奂的“苏州鸟巢”、古色古香的李公堤、重元寺……

    位于金鸡湖畔、造型颇似北京的“鸟巢”、设施先进的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是园区文化事业的象征。去年10月27日,在这个由法国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建筑群里,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隆重举行,它已被确定为金鸡奖的永久颁奖地。

    园区开发之前,这里的教育很落后,有的学校几个年级在同一教室上课。如今,园区不仅基础教育水平大幅提高,中考平均分从低于全市60几分猛增到高于全市30多分,还有中国科大、英国利物浦大学等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在此建立本科分校、研究生院。目前园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已占28.42%,中专以上已占73.87%。

    “亲商,亲民,亲环境”。园区在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服务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本地居民的利益。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转化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2007年,区内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489元,是1994年的4.5倍。由于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防线,园区始终远离环境污染,目前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

    早在十几年前,园区就借鉴新加坡公积金政策,已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目前企业参保率为100%。“公积金政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为园区留住了大批人才。这也说明,注重协调发展,就没有短腿,这是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原因。”马明龙对记者说。

    政治文明与物质、精神、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精简高效的“小政府”,闯出法制化管理的新路径

    1994年2月,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同意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验,并明确提出“不要求园区内设机构同上级机构对口设置”,为园区在建设物质、精神、社会文明之外,探索政治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14年来,园区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经验,并在新加坡的帮助下,编制、实施了8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全新理念的支持下,新旧体制的矛盾被不断化解,一个精简、统一、高效、管理法制化且政企分离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形成了。

    园区的管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只有300来人,不到一般县区级机关的1/3。34人的经发局,就要向上对口经委、发改委、外经贸局、质量监督局、物价局、海关、商检、外汇管理8个部门;社会事业局只有18人,却要对口22个部门。

    人少事多,工作质量靠什么保证?园区原总规划师时匡告诉记者,靠制度——内容明确、详细,领导无权干涉的制度。如园区规划局,虽然参与规划管理的人员不到一般城市规划局的1/4,但由于规划做得十分精细,开发建设中遇到的有关规划的大多数问题,不论涉及城市建设规划,还是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在规划文件中都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行不行,依法办事即可,非常容易操作。文件本身就代替了一般规划局85%的工作量。

    在有的地方,“一站式服务中心”只是个“收发室”,在服务窗口接收了客户的资料,还要转送到相关部门研究后才能答复。而园区则不然,事情能不能办,窗口办事人员可以说了算,因为规章制度健全,他们熟悉政策,而且领导不能干涉。

    1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为人们奉献的精彩,还有很多……

    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指引,中新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历史的机遇,先行者们的锐意开拓,使苏州工业园区有幸率先践行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他们的成功,预示着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因为在今天,科学发展观的灿烂阳光已经普照中国大地。

 
 
 相关链接
·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旅游”开门迎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