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教育当以民为天——宁夏自治区优先发展教育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9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55岁的马新兰至今依然守着“韦州回民女子学校”的校名不愿改,虽然这所女子学校已经“名存实亡”。如今,这所学校里跑动跳跃的已不仅仅是女童,380多名学生中近一半是男孩。

    “这个校名记载着一段历史,我舍不得。”刚刚从校长位置退下来的马新兰说。

    马新兰所说的历史就是宁夏教育发展史。从全力解决回族女童教育难题,到打赢“两基”攻坚之战、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始终坚持“教育当以民为天”的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力求办人民满意之教育。

    直面“软肋”,发展回族女童教育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其民族教育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回族群众主要集中在贫困落后的南部山区,加之“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回族女童失学、辍学现象曾经十分严重。

    统计显示,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回族女童入学率仅为20%,到1991年也不过63%,是我国女童入学率最低的五个省区之一。回族女童教育成为制约宁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想改变宁夏教育落后的面貌,女童教育是必须啃的“硬骨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把回族女童教育作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女童教育环境,解决女童上学难的问题。

    自治区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在南部山区增设300多个教学点,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方便因路远、年龄偏大、照顾弟妹等原因失学的女童入学。成立女童教育促进会,设立女童助学金,每年拿出50万元帮助家庭困难的女童上学。

    宁夏女童教育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原国家教委在宁夏等四省区28所农村小学开展女童教育试验研究,在教学内容上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增强了女童教育的吸引力。

    “韦州回民女子学校”就是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试点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5年8月女子学校恢复招生,首批只有90名学生,3个教学班,6名老师。

    为防止学生流失,时任校长的马新兰想了很多办法:一家有3个女童入学后,免收1人杂费;必须照顾弟妹的女生,可带弟妹一起上学,交给一名老师专门负责照顾……到1998年,学校规模达到顶峰,有12个教学班385名学生。而如今,韦州镇的女童入学率高达99.3%。

    韦州镇回族女童教育的发展是整个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的缩影。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8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4%,少数民族女童入学率也达到98.8%。

    “两基”攻坚,促义务教育腾飞

    见证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马新兰认为,回族女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整个义务教育逐渐普及的大环境。她说:“‘两基’攻坚、‘三免一补’等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使送女童上学的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

    宁夏从1994年开始“两基”攻坚工作,2008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检查验收。作为一个经济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尤其是山区贫困面较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宁夏“两基”攻坚之难可想而知。

    面对巨大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区上下形成了发展教育是改变落后面貌根本出路的共识,切实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考虑,在投入上优先增加,在重点工程的实施上优先安排。

    14年来,宁夏用于“两基”的专项补助资金逐年增加,先后多渠道筹措“两基”攻坚资金达27亿元,翻建、改建、新建中小学近千所,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退休教师隋秀花1956年从上海来到宁夏固原支边。她说,初来宁夏时,学校“破烂不堪”,教室都是“土台子、黑屋子”。如今的宁夏山川大地上,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一个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静静地诉说着变化和发展。

    “以前我去贫困山区调研,看到孩子们是在透风漏雨的教室里上课,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让我十分忧心。现在经过校舍改建,学校可以说是当地农村最好的建筑。”自治区主席助理、教育厅原厅长蔡国英说。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宁夏还为贫困地区学校大量配置图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累计投入1.2亿元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有人将现代远程教育形容成山区基础教育的“千里眼”:老师们可以通过它下载全国最优秀的课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它实现与外面世界的“无缝对接”……

    在宁夏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三免一补”不得不提。2006年秋季起,宁夏在全国西部地区率先将“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城乡学校。同时,还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为学生免费提供一套教辅材料,将“两免一补”扩大为“三免一补”,使99万名中小学生受益,开辟了宁夏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在国家、自治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宁夏规定市、县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与上年相比只能增不能减。此外,宁夏还积极改革原有的教育经费拨付管理机制,确保资金能拨付到位并规范使用。

    “每户家庭至少有一名技术工人”

    马新兰曾对从女子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过一次跟踪调查。她发现,女子学校毕业生中只有30%有自己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其他70%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又回到农村,无所事事。

    “必须为她们培训实用技能。”马新兰在女校开办职业技术培训班,设刺绣、缝纫、编织、烹饪、果树栽培等实用课程,把那些重新失学的女孩又叫回来,教她们生活技能。通过技能培训,这些留在农村的孩子也都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脱贫致富能手。这一“权宜之计”,如今成为自治区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的“前身”。

    相关数据显示,宁夏每年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有40%的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他们毕业后往往外出打工,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如果把他们送入职业技校,掌握一技之长,情况是否会好转呢?

    自治区领导看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成为宁夏教育新的增长点。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要求,通过职业教育确保宁夏南部山区每户家庭至少有一名技术工人。

    2003年,宁夏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升格组建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投资3000万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全区优质职业学校规模。当年,中职、高职招生出现了大幅增加。

    宁夏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尝试“订单式”培养方式,鼓励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和分阶段完成学业,全区中职招生连续5年呈两位数增长。目前,宁夏全区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0.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90%以上。普通高中招生与中职招生比例达到5.6:4.4,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趋于合理。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宁夏巧借山东、福建、江苏等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等形式的合作,并借其渠道实现就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亲自过问,派代表团到山东等地考察。2007年,宁夏向外省市输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4万余人。

    这种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在全国性职业教育会议上专门提出,要将宁夏的这一经验向全国推荐。

    “让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融入城市生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这样解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关链接
· 七部委将于9月20日起开始进行全国教育收费检查
· 张桃林强调:做大、做强、做优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 七部委发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
· 教育部:新加坡8学校被取消或暂停招收留学生资格
· 中医药局向全体中医药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慰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