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改革开放30年:宁夏西海固探索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11月6日电(记者姜雪城 黄会清 张钦)回族聚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自古被视为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还有七成多农户得不到温饱。而到去年底,当地农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3%以下,绝对贫困人口由130多万减少至8.8万人。

    贫困是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西海固地区靠什么发生了巨变?近日记者采访发现: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借助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扶,西海固各级干部群众扎实苦干,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国家主导,八方援手,共筑扶贫新辉煌

    记者日前穿行在数百平方公里的固海扬黄灌区,眼前水渠纵横,林网如织,一块块丰收在望的玉米地里,农民正忙碌着收获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同心县丁家塘镇农民马占奎说,原来村里到处是流沙,庄稼难有收成,村民们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现在土地浇灌黄河水,粮食亩产过千斤,村民们吃粮不再发愁。

    1986年,投资2.4亿元兴建的固海扬黄工程全面通水,巨龙般的渠道上山跨沟,将黄河水上扬380多米,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海固干旱山区,开发水浇地60万亩,年粮油产量达到3亿公斤以上,使20多万人彻底告别了拉水喝的历史。

    这项工程只是国家给西海固地区“输血”的大手笔之一。

    西海固地区位居宁夏中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吴忠市同心县、盐池县和中卫市海原县等8个县区。区域内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地方。

    1983年,中央启动“三西”(甘肃省中部、河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拨专款2亿元,连续拨付10年。此后,中央曾3次延长“三西”资金拨付期限,同时不断增加新的扶贫项目,并号召东部发达省市、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及社会团体施以援手,开展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

    据宁夏扶贫办粗略统计,在过去25年间,不算退耕还林项目补贴粮款,国家累计向西海固地区投放各类扶贫资金180多亿元。铁道部等6家中央国家部委和大型企业,与宁夏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的福建省,以及宁夏全区各定点帮扶单位,无偿投资或捐物折款5.8亿元。

    正是靠着这些“雪中送炭”式的扶助,西海固地区的反贫困计划全面落实:荒山渐绿,坡地减少,人口过快增长初步控制,农村学校危房基本消除,缺医少药状况得到缓解,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如今正向小康生活迈进。

    咬定荒山,扎实苦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固原市彭阳县一个个小流域举目眺望,如波浪般连绵起伏的梁峁上,顶部茂密林草戴帽、腰间层层梯田缠绕,脚下塘坝明波闪闪。好一派新时期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图。

    彭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志坚说,目前,全县林木覆盖率已由过去的3%提高到了22.4%,七成坡耕地梯田化,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

    而1983年刚建县时,彭阳却是另一番景象:“黄土山像个和尚头,下雨哗哗顺沟流。山坡挂满坡耕地,下籽十升打一斗。”从那时起,彭阳县便逐渐形成了一项制度:每年全县干部群众上山义务劳动20天,种草种树,平田整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干部群众用双手挖出的高标准造林地带,连接起来可绕地球3.2圈。

    今日西海固,乡村处处可见林茂粮丰的和谐景象。据统计,目前全地区已累计建成以梯田为主的高标准基本农田55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2.7亩;生态明显恢复,固原市5县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了17.6%,比宁夏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8个百分点;每年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以上,比1982年净增加400多公斤。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唤醒优势筑富路

    整体解决温饱问题后,西海固各级干部丝毫没有松懈,紧紧咬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带领群众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扶贫开发跃上了新台阶。

    2002年8月,盐池县政府一纸禁令,境内天然草原全部禁牧封育,牛羊进圈舍饲。这个县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曾经是宁夏唯一的畜牧业县,但“信天游”式的放牧效益低下,还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和沙化。

    短短5年时间,禁牧封育就使全县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0%,羊只饲养量不减反增,达到历史最高的138万多只;养殖效益成倍增加,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来自养羊业的收入达1300元,比禁牧前增加600元。

    有所不为,必有大为。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近年西海固8县区纷纷摒弃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避灾农业,草畜、林果、马铃薯等传统产业迅速壮大,菌草、压砂瓜等新产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当地农业生产终于开启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阳光出口。

    西吉县春夏几乎年年干旱,种植小麦往往收获无几。但秋季雨水相对较多,加上境内气候温凉,土壤质地疏松且富含钾元素,坡地里种植马铃薯亩产可达1吨以上。近几年政府下决心避害就利,压夏扩秋,当地马铃薯生产由零星分散大步迈向规模化和区域化,去年种植面积一举升至125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利657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的三分之一。

 
 
 相关链接
· 改革开放30年工业经济调整优化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 改革开放30年: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生活提高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各项权益得到较为充分实现
· 改革开放30年人民法院在公平正义之路上奋力前行
·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梦想成真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