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民日报》时评:落实扩大内需 好钢用在刃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9日   来源:人民日报

    水浇到根上,钢用到刃上。这句话常被人提起。最近一周,各地纷纷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措施,出台了各自的“八条”或“十条”,其中就有这样的话。

    比如,在江苏的3000亿元政府性投资项目大单上,就郑重地加了这样的话: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确保新增投资用于符合规定投向和管理要求的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防“两高”(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这样的提醒很有针对性,相信很多地方也有类似要求。

    4万亿元,无疑是“好钢”,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性投资,真金白银,不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这是两年内的计划,不是“无固定期限合同”。

    钢虽好,可它是有限的。4万亿元,固然是个大数字,对于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提振信心的作用十分明显。不过,这一措施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那样,经济形势就会有根本性的扭转。

    那么,什么是“刃”?说白了,就是最急需的地方,最能见成效的地方。当然,有些项目未必能立竿见影,但对于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也是“刃”。

    听到一名基层干部说,他们当地有个钢铁项目,因为环境污染、技术水平等原因,迟迟拿不到“准生证”。“现在看来有戏了!”这样想,显然误读了政府此番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的确,在政府主导的项目中,有相当一块用于重大产业建设。但是,上马哪些工业项目,肯定要有所选择,不能因为政府要扩大内需,就降低产业门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无论财政政策如何“积极”,货币政策如何“宽松”,都不能给它们重生的机会,否则就是倒退。

    化危为机,危中求机,这样的信心我们一定要有,但是,危变成机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机”,不是打擦边球之机,不是搞模糊战术之机,不是放落后产业出笼之机,而恰恰是淘汰落后产业之机,调整产业结构之机,推动自主创新之机。千万不能错误理解政府扩大内需政策,否则可能重新回到过去那种大干快上式的、粗放式的老路。

    当然,“刃”不仅仅是在工业项目方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是“刃”;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这是“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中低收入居民收入,这也是“刃”……前几天,在苏北一个村里采访,乡亲们指着门前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说:“盼了多少年,要修条水泥路,现在看来有希望!”从4万亿元的大“蛋糕”中切出一块,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发展,无疑也是用在“刃”上。

    花钱容易,把钱花好不容易,把这么多钱花好更不容易。能否用好4万亿元,从大处说,考验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从小处说,也能看出地方政府眼光怎么样。把钱花对了地方,不仅能摆脱眼下的困难,还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危为机,此之谓也。(汪晓东)

 
 
 相关链接
· 韩正主持会议研究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扩大内需政策
· 新华时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节约用地
· 粤出台十六条措施刺激经济发展 进一步扩大内需
· 广西出台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八项措施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