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对外开放强国之路上奋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车玉明、韩洁、周婷玉、程云杰)当世界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陷入低迷时,加拿大魁北克、安大略等五省省长日前带领167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来到中国西部经济中心重庆寻找合作与发展出路。这是重庆市对外开放以来迎接的单个国家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商代表团。

    类似的情景,正在中国中西部更多地方上演。从“请进来”到“主动来”,从“扎堆东部”到“倾心西部”,经过30年对外开放的中国,对世界更加充满魅力。

    30年对外开放的伟大历程昭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中国坚定不移地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开放的强国之路上奋勇前进。

    与世界的差距在开放中快速缩小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这首旋律优美的《北京欢迎你》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向世界敞开国门的记忆已有整整30年。

    历史永远铭记这一时刻:1978年4月,一位有远见的港商在虎门投资兴办了一家工厂。这家编号为“粤字001号”的太平手袋厂成为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揭开了中国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的序幕。

    尽管这家手袋厂10多年前黯然倒闭,但历史见证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到世界经济发展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伟大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连电脑机壳都造不出,但由于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如今中国已步入世界电子产业大国行列,电脑整机配套率居世界前列,微型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产量均居全球首位。”从制造电脑发展起来的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说。

    对外开放30年中,我国抓住了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引进国内短缺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自然资源和能源,解决了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缺乏资金和技术的难题,有力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制造”逐步在全球具备了影响力。

    从政府对外借款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0年间,中国吸收利用了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7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已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利用外资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21738亿美元,是1978年206亿美元的105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32位提升到2007年第3位,与此同时,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

    从最初生产以毛织、手袋、玩具、小五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到后来的通讯设备、计算机、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30年对外开放中,中国企业学会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仅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也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

    “对外开放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全球视野,正是由于借鉴了外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浪潮才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孙丕恕说。如今浪潮集团已被确立为我国IT领域唯一一家设立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国产化”全球最高端的高效能服务器研发使命,2008年,浪潮外包也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由国际软件外包协会评选的“全球外包100强”。

    在对外开放中,相关产业经受了考验,不但没有倒下,而且日益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

    以入世前人们曾普遍担心受到冲击的汽车产业为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年均增幅高达94%。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888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中国正快速进入“汽车社会”。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迈出国门。2008年2月,中国铝业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现有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30年的对外开放,绘成了中外不断交流、融合、了解、合作、共赢的伟大历史画卷,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和世界领先者的差距进一步缩短了。

    开放倒逼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孕育和发展的过程。

    1979年初,广东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搞一个出口加工区。经研究,决定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3个月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从此拉开了中国向开放型经济迈进的序幕。

    1984年,邓小平在南方考察时对特区予以肯定,同时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在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浦东开发开放、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后,我国对外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全面推进。

    对外开放成为推进我国改革的“催化剂”。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让更多非公企业拥有了自主进出口权,一些国有外贸企业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不少地方外贸公司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甚至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一现状逼迫国有外贸企业不得不走上战略重组和企业转制的改革道路。

    不仅仅是外贸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绝对主角的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从股份制试点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微观的制度创新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借鉴成熟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30年的艰难探索,让国有企业走出了一条繁荣发展的新路。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成为热门话题。“一站式”服务等曾经只为外商服务的模式已经不再是新闻。今天,多个部门集中办公的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在许多地方大大提高了国内外客商的办事效率。

    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是2001年11月,历经15年艰苦努力,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经济学家王梦奎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建立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其实质,就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几年来,大规模地清理、修订法律法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制度逐步建立,“透明度”和“非歧视”,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法治观念、知识产权观念等这些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制度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大大加快了步伐。

    “3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对外开放促进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之路,”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竞争,而对外开放引入了竞争压力,使企业和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最大程度地促进了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

    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扩大开放

    为应对不断蔓延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在本月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重大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说,中国政府成功利用了前几年国际金融形势较好的机会,通过吸纳大量外资来改善基础设施,这是“十分明智的决策”。中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使得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强于其他任何国家,具备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的条件。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与整个外部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无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起伏,还是国际石油、铁矿石价格的涨落,都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样,中国市场的动向也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

    金融危机之下,不少外向度高的出口企业处境艰难,出口增速不断放缓的背后是相当数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说,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未来的对外开放道路依然漫长,中国企业在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将是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时期如何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引人瞩目。

    加强对外投资正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特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投资额已由2002年的2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65亿美元,投资目的地已经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方式也向跨国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国际通行方式迈进,投资领域包括资源、电讯和石油化工等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7年以收购、兼并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占全部投资流量的23.8%,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逐步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也开始了境外投资试点。我国已经进入对外投资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专家估算“十一五”期间对外投资可能超过800亿美元。

    同时,中国引进外资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但引进外资方向和结构的调整值得关注。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和2007年12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意味着利用外资方向的重大调整。

    在新的外商投资政策指导下,外商投资的重点,正在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外商投资于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显著增加,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的热点。

    与利用外资方向调整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对进口的高度重视。以2007年4月第101届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标志,中国多年来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战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统计显示,1985年中国初级产品在进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仅为12.5%,2007年这一比重提高到25.4%。其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大豆、铁矿砂、石油等进口均呈大幅度增长。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满足了国内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新形势下,我国必将进一步完善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体制环境,在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益的同时最有效地规避风险,以切实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关链接
·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科技改变中国":铸"钢筋铁骨"
· 墨西哥中国问题专家:改革开放造就“中国奇迹”
· 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征文评选活动获奖名单公布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开放兼容筑就富强之路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