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粮食丰收 土地流转 农村内需--解读三农热点话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董峻、王立彬)2008年,夏粮秋粮两度丰收,把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年份扩大到5年,成为近40年来第一次。今年恰逢农村改革30周年,下一步农村改革怎么改,尤其是农村土地流转话题让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临近岁末,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中,如何拉动农村消费又成了热点。这一年“三农”领域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但丰收、流转、内需无疑是2008年三农标志性的大事。

    连续5年丰收彰显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据发展改革委日前预计,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250亿公斤,这将是我国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5年粮食增产。同时,粮食单产也将实现连续5年创新高。在全球粮价起伏不定的背景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压器”。

    “粮食连年丰收证明了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政策的成功。”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说,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和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着逐步健全完善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近些年形成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和“四减免、四补贴”政策,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持续增长。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为1905亿元,2007年提高到3917亿元,增长106%。今年3月,中央财政在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并且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投入252.5亿元,主要用于直接补贴农民。

    尽管丰收的喜悦还挂在人们的脸上,但粮食生产仍有隐忧。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出种类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治理困难的趋势。新的重大病虫害不断出现,一些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病虫害发生时间拉长、发生量大、抗药性不断增强,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农资价格较快上涨影响国家支农政策效应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国务院前不久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下一步还将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提高良种、农机具和农资补贴。

    “长久不变”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农民流转土地吃了颗“定心丸”

    10月,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确定下一步农村改革方向的重要会议出台了一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确定“长久不变”,是这份文件的一大亮点。

    1984年的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年。1993年的中共中央11号文件又提出,土地承包15年到期后再延长到30年。这次《决定》顺应农民的期盼,提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意义重大。

    “这颗‘定心丸’吃了,农民才会珍惜土地,投资土地,放心自主地流转土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要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据农业部统计,近几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加快趋势,流转形式多样,流转对象多元。截至8月底,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到1.06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7%。总的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况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相适应,多数地方是平稳健康的。但是,个别地方也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流转中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

    “非农化”和“非粮化”的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恶果就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1997年至2005年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比例高达50%以上。为此,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国务院就发布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强调,要控制我国城镇工矿用地过快扩张,并明确在规划期末全国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降低3平方米的目标。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不久前表示,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原则,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农村集体土地决不能搞房地产开发。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都要确权登记颁证。

    拉动农村内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重槌”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回落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决定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1000亿元“大蛋糕”中的一大块。

    据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活和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加大投入,如: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任务;加大优质粮食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扶贫开发等投入。

    具体来看,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包括农业、水利项目254.5亿元,其中水利200亿元,农业24.5亿元,农村沼气30亿元。此外,林业新增中央投资36.5亿元,重点用于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另据交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投资在交通方面追加的100亿元资金中,重点投向之一也是农村公路建设。而明后两年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仍以“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为主攻方向,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伟林认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即期的效应看,可以创造大量的需求及就业机会,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农民购买力。而从长期来看,这一措施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国家对农村民生领域的关注也加大了力度。在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国家将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甚至,在对农民生活水平有直接提升作用的家电消费方面,国家也开始着力助推:来自财政部的消息称,国家将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四类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据测算,4类补贴产品在全国实施家电下乡4年,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

 
 
 相关链接
· 山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农民人均减负450元
· 河南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推进创新破解“三农”难题
· 今后5年广西要在工业、交通、“三农”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 维护三农利益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