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为了青山绿水永续发展——专访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于文静、李杰)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林业局他的办公室里,贾治邦带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向我们讲述一个个热点话题,从森林湿地保护到防沙治沙,从大熊猫生存状况到植树造林,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生态危机其实比金融危机更可怕

    问:提到林业,人们第一感觉就是“挖坑种树”,林业部门最主要的职责都包括哪些内容?

    贾: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使命。建设和保护好这“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是林业部门最主要的职责。

    科学家把森林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喻为“地球之肾”,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把荒漠化喻为地球的顽症。这“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保护和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根基。试想,如果地球的肾、肺和免疫系统都遭到破坏,地球就会失去健康,人类就会失去生存的根基。从这个层面上看,生态危机比金融危机还要可怕。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主要内容就是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只有把这件事做好了,人类才能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

    每年全球减少森林1亿亩,我国增加6000万亩

    问:如您所说,生态建设在维护生态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国家林业局局长,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我国的生态建设?

    贾:过去的一年,我国林业虽然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但从总体上看,生态建设仍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造林7157万亩,义务植树23.1亿株,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1%。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评估,现在,全球每年减少森林面积1亿亩,而中国年均增长6000万亩,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这说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与森林生态系统一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6处、国家湿地公园38处,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荒漠生态系统治理力度的加大,让人们深受困扰的荒漠化趋势也得到进一步遏制。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大于扩展面积,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的防沙治沙力度进一步加大,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化扩展趋势实现了逆转。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林业部门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已达到2006处,面积达到18.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数量越来越多的大熊猫、朱鹮、扬子鳄、野马等珍稀动物放归自然的试验也顺利进行。

    地震后的大熊猫栖息地要比原来建设得更好

    问: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公众非常关心国宝大熊猫的“生计”问题,请问大熊猫现在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

    贾:地震后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下,林业部门不仅成功救助了大熊猫,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大熊猫的安全,而且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重建也取得了进展。目前,大熊猫的生活状况非常好,食物供应充足。特别可喜的是,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创造了在地震大灾之年繁育存活31只圈养大熊猫的历史最好成绩,使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268只。

    国家在地震后专门拿出了130多亿元,用于林业生态的恢复重建,再加上社会的捐助,大熊猫不存在“生计”问题。我们现在正按科学规划来恢复大熊猫的栖息地,恢复后的大熊猫栖息地一定会比原来更好,水平更高。

    治沙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

    问:就在这个月的18日和19日,沙尘暴再次袭击了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也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在多年治沙的不懈努力中,究竟是人进沙退,还是沙进人退?

    贾:前面我讲了,科学家把土地荒漠化比作地球一种很难医治的顽症,就是说荒漠化和沙尘暴的治理是十分艰难的。当前,荒漠化在全球仍呈扩张的趋势。我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十分重视,颁布了世界上首部防沙治沙法,召开了全国防沙治沙大会,经过沙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已经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经验,局部生态情况明显好转,全国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已经大于扩展面积,沙区植被逐年增加,沙尘暴的次数开始减少,程度也有所减轻,但土地荒漠化的总体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沙化还在不断侵蚀我们生存的家园,防沙治沙仍然是生态建设最艰巨的任务。

    去年,我们和沙化严重的省区签订了防沙治沙责任书,这是新采取的一个办法。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封禁保护的力度,因为人为破坏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固定的沙丘一经人为破坏,就成了流动的沙丘,因此封禁起来是防沙治沙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另外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就是在沙漠的边缘加大工程治理力度,治理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要治理好荒漠生态系统既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要靠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还要靠全球的共同行动,共同努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有其主”,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问:去年全面推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改革的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林业部门还将有哪些重大举措?

    贾:30年前,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耕地承包到户,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效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30年后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林地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有5个省基本完成了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正在进行配套改革;有8个省正在全面推进主体改革,其他一些省份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之后也将全面铺开。今年的首要任务是把这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然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如改革森林采伐管理办法,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制度以及林木、林地流转制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等等。改革的路程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

    从目前改革的情况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给山区带来了深刻变化,不少山区农民的家庭财产增加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亿万农民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返乡务林,用他们的话说叫做“一人承包,全家就业”、“城里下岗,山上创业”。

    据初步测算,全国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按每人经营50亩林地算,就可吸纳5000万农民就业。据辽宁省统计,改革后全省有1200多万农民经营林业,是改革前的2.3倍,可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确保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的承诺如期实现

    问:我国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承诺,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这一承诺能如期兑现吗?

    贾: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要提高到20%,就意味着必须净增2.5亿多亩森林。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了0.29个百分点,完成这一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但我们有信心,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主要措施有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爱林护林的意识;加快林业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加大投资力度,每年中央对林业的投资将达到600亿元;实施好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身边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村庄、校园、军营、工厂;推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兑现承诺目标。

    我前半生种的树基本没活,后半生种的树基本没死

    问:有人反映,我们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并不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贾:我从上小学就开始种树,一直到现在还年年种树,种了多少棵也记不清了。对我这几十年种树的经历,可以这么说,我前半生种的树基本没活,后半生种的树基本没死。

    为什么前半生种的树基本没活呢?是因为种了以后没有人好好管理。后半生种的树为什么基本没死呢?原因也简单,这些年来,各地通过林业改革,管护的责任相继到位,从“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种树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了直接的联系,农民不仅精心种植,还精心培育,用农民的话说是“把树当菜种,把山当田耕”,包括退耕还林在内,管护的责任落实了,所以现在种的树基本死不了。

    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活到老,种树到老。我们应该有这种精神,有这个雄心。

 
 
 相关链接
· 林业局:云南腾冲中缅边境因境外火发生森林火灾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工作会明确09年任务
· 林业局:08年全国共发生林业行政案件35.38万起
· 林业局:2008年我国林业行政案件呈持续下降趋势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