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关注就业创业:记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周倍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在新农村建设中谱写绚丽的青春之歌
——记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周倍良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李江涛)2006年5月,跟许多毕业生一样,即将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周倍良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在周围同学纷纷选择去外企、律师事务所实现人生梦想时,他毅然放弃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报名参加了北京市“村村有大学生”计划,选择到京郊农村担任一名大学生“村官”。

    他的选择受到了同学的不解和家人的反对。一个在农村的叔叔打电话来苦苦相劝:“你一个堂堂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太不值了,我们亲戚都还盼望着你光宗耀祖呢!”但小周想:国家已经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青年知识分子在这时选择到农村锻炼,不仅能获得比在城市里更多的成长机遇,还能在这个环境中快速成长、大有作为。而且作为农家子弟,我也很希望能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

    带着建设新农村的理想,也带着众多的怀疑和观望,2006年7月,周倍良来到京西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做党支部书记助理,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村官”生活。

    初到农村,看到低矮灰色的平房、尘土飞扬的马路、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干部……他真实地感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物质条件的艰苦还可以克服,但精神生活单调,让他一度很苦恼。在这里,没有书卷飘香的书店,没有年龄相近的志趣同伴,没有每天不可缺少的网络……他似乎陷入了“精神的荒漠”。但他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热情、淳朴的村民张开双手接纳他、帮助他,带着他熟悉村情村貌,了解民俗风情;拉着他参加丰富多彩的乡间娱乐活动,让他体会农村生活的生动活泼;领着他接触群众,手把手地教他工作……慢慢地,小周放下了名校毕业生的矜持,忘记了城市里繁华喧嚣的生活,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沉浸在这片宁静中,真心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白天,他与村民们同生产、共劳动,学会了放电影、收割蔬菜、清理下水道,与村民打成一片;晚上,他挑灯夜读,汲取知识,学会了在报纸中学习政策规定,向村民们讲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来到坝房子村不久,周倍良迎来了一个挑战。当时村里正与一个私营企业就一块承包土地闹着纠纷,问题拖了两年多迟迟得不到解决。眼看着村里土地不能收益,村干部和村民们都急得不得了,但都束手无策。周倍良鼓起勇气建议村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土地纠纷,并毛遂自荐担任案件诉讼代理人。他克服第一次真刀真枪地代理诉讼案件的知识挑战和错综复杂的案情困难,艰难地调查取证,通宵达旦地查找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将破坏耕地、损害村集体利益的承包人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和大大小小十多次开庭,经过与对方律师的斗智斗勇、承受对方当事人的威胁恐吓,他代理的案件最终获得了胜诉,43.5亩耕地回到了村集体手中。

    通过这件诉讼,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让村民看到了法律解决问题的合理和优势,坚定了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决心。此后村民有了矛盾纠纷,都来找他咨询,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用暴力和蛮干的方式解决问题。文明、和谐的纠纷处理方式在村里蔚然成风。

    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周倍良在母校的帮助下,在村里设立了农民法律援助站,长期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他还开办了村民法律学习班,担任法制宣传员,成为活跃在京西大地的普法“村官”。

    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他建网页、搭建网络平台,帮助果农销售水果。他开展调查研究,撰写项目计划书,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农忙时,他跟着书记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挖坑、浇水、搬运蔬菜;汛期来临时,他会出现在防汛现场,帮助疏通下水管道……在农村,他体会了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也与农民们走到了一起。

    在村民眼中,周倍良俨然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给他分点;有什么心里话,也会找他倾诉。在2007年镇优秀共产党员评选中,全村党员将唯一的名额给了他。2008年10月,周倍良被团中央评选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在农村的几年历练中,周倍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尊重。他也非常享受这种生活:“我很高兴能为农民做点事情,这里就是我的家,投身新农村建设,我无怨无悔”。

于细微处见精神
--记浙江省余姚市优秀大学生村官沈李利

    新华社杭州3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郑黎)大学生沈李利应聘来到浙江省余姚市后陈村任职,转眼已有2年多了。提起小沈姑娘,乡亲们总是赞不绝口,而沈李利却说,我真的没做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本分事。

    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沈李利,是2006年9月参加余姚市首批大学生干部招考,被录取分配到梁弄镇后陈村,担任村党总支委员。沈李利说,刚刚下村,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着手,后来想,自己懂电脑会打字,还是从整理档案材料的小事开始吧。

    原来农村工作有个习惯,办完事就把材料丢了,没有存档归案的概念,恰好这时当地派出所要为村民建立户口档案资料,利用这个机会,沈李利从派出所、镇政府找来了一大堆档案材料。“这些材料足有几十万字,纸也发黄了,一不小心就会把纸张翻破。”沈李利处理完白天事务,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加班加点地干,花了3个多月时间,将全村523户人家1678口人的基本资料全部输入电脑存档,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门别类整理了一套文本档案。

    沈李利说村电子信息库建立后,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户口信息,各类数据资料均可以查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一次有一对村民夫妇申请信用社贷款,按规定需拿结婚证作为凭证,却丢失不见了,他们火急火燎地跑到村办公室求助,结果不到10分钟,就把存档的结婚证资料找到了,两口子千恩万谢。

    还有一次,村民陈大伯来反映,他的粮食补贴金已上报多日,一直没有领到,沈李利先到镇政府农办查,再去镇财政所查,都有陈大伯的名字。“这差错会出在哪个环节呢?”沈李利有些纳闷,她就打开资料库,了解到陈大伯是建水库时搬迁过来的,另有一个移民卡,一查,果然补贴金已全部打到了移民卡上。

    小事情解决大问题

    “农村工作大多是小事琐碎事,但处理不当也会引发各种问题。”后陈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弟说,镇粮管所每年都要根据售粮合同发放补贴单子,我们称为“订单粮票”,凭此单子就可以到粮管所去拿补贴。以前这些“订单粮票”都集中在村干部手里,谁卖完商品粮就到村里领粮票,有时发生一些差错,结果村民们有意见,说村干部把“订单粮票”拿去换钱了,经管干部很委屈。

    沈李利到任后,负责“订单粮票”工作,她根据合同把所有的“订单粮票”分摊到有关各家农户,并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征求大伙意见,不合适的及时调整。沈李利说,这其实也就是按村务公开多做了一些工作,却将这件挠头事很快化解了。

    陈小弟认为,沈李利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认真细心。一段时间,村里的道路边上老是出现有村民乱倒垃圾,村干部大会小会批评了好多次,但收效甚微。沈李利就跑去观察,发现村里垃圾箱设置有问题,从西边最远的人家跑到东边的垃圾箱有200多米的距离,有时候垃圾分量较重,村民拎着费力,就随手丢在了路边上。有一个人丢了垃圾,其他村民也跟着学。于是沈李利就向村委会建议,在村道路中间再增设一个垃圾箱。

    另外,村里有8名卫生协管员,以前只有“毛估估”的分工,有时一星期也难得去打扫一次,沈李利就到村前村后四处察看,画了一张地形图,对各位卫生协管员从某号到某号地段归谁管有了明确的分工,并和卫生协管员签了责任状,此后村里乱倒垃圾的现象就很少发生了。

    精细服务取信于民

    让沈李利不曾料到的是,村里还让她分管企业生产安全。原来村里有十几家五金灯具配件厂,说是工厂,其实就是吃住、生产、仓库三合一的小作坊,安全隐患不少。

    沈李利刚下去检查生产安全,工厂负责人有些不高兴,说以前没人管也没什么大事,很不支持配合。沈李利总结农村工作经验要“口勤、眼勤、手勤、脚勤”。运用“四勤法”,她去工厂调查研究,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如一次,沈李利来到一家纺纱加工厂,发现食堂和仓库连在一起,仓库里堆满棉纱,很不安全,沈李利就跟厂主说,后门边上有一间房子空着,与仓库隔着一段距离,其实用来做厨房挺不错的,厂主一拍脑瓜说,是呀,这主意不错,马上张罗着重新调整布局。

    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厂主常常叹苦,沈李利记在心上与镇政府工业办公室商议,组织村里工厂的电工、电焊工、钣金工等技术员工分期分批免费到镇上参加技术培训,这又使企业十分高兴。以前沈李利下工厂,厂主爱答不理,能躲的就躲开了,现在争着邀请她去看看,还拿出瓜果点心来招待。沈李利说,2009年的企业安全责任书,十几家工厂,我只花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我掏出的是一颗真诚的心

    沈李利到村里上班不久,有一天看到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奶奶在村委会吃力地爬楼梯,她就主动上去搀扶到自己的办公室休息,端上茶,接着找到分管的村干部把老人家的问题解决了。这件小事过后,沈李利自己也已经忘掉了。过些日子,她去走访村民家,有一村民说,小沈,我们这里的村民都在夸你呢,那天某某家阿婆上村里办事,回来就讲,你又扶上楼梯,又倒水给喝,夸个没完。有村民说,小沈姑娘,你大胆干吧,我们都支持你。

    这事给沈李利很大的触动,她说,以前大学生当村官老担心自己没经验干不好,其实,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要把乡亲的事当自家事来办。这两年多来,凡是乡亲们有事,包括报销医疗费、代办身份证、申请救济金,还有调解邻里纠纷什么的,沈李利能帮助的总是尽力而为,从不推卸。一次村里两户人家为争一口水井闹起矛盾,沈李利上门做工作,跑了十几趟,终于将两家疙瘩解开了。

    余姚杨梅天下闻名,村里的杨梅林承包户郑伟军说,我们村地处四明山深处,虽然有最好的杨梅,却藏在深山人不知,杨梅时令季节短,每年6月份上市时,我就担心销路。他说,沈李利来了后,我试着去讨主意,没想她满口就应允下来。

    原来沈李利发挥自己的电脑特长,上农民信箱网,上QQ群,发布村有好杨梅的信息,第一年就来了30多位游客和采购者。接着他们各自回去又带来了更多的客户。郑伟军说,现在距离杨梅上市还有2个多月,许多老朋友已经来提前预订了。

    “小沈姑娘的热心肠让我们都很受感动。”村民陈彩斐说,前些年我和几位朋友合股,在村里四明湖边上开了一家“湖畔人家”的农家乐。因为地段偏,客人少,天天愁生意。小沈到村里不久,就拿着相机来拍照片,采写农家乐的材料,说要放到互联网上去宣传推广,她自己还找了不少同学朋友来捧场。开始我有些将信将疑,没想生意真的一下火起来了。现在双休日来我们湖畔人家,不提前打招呼还订不着座位呢。

 
 
 相关链接
· 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 广东将扩大大学生下基层人数 千个试点村聘村官
· 上海: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13日开始
· 辽宁本溪按“4+1”模式为大学生村官配备"导师"
· 内蒙古大学生“村官”将由地方财政代偿助学贷款
· 杨明代表:应鼓励“大学生村官”一辈子扎根农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