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农业部:小麦苗情总体较好 小麦丰收仍需过"六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 董峻)农业部有关负责人8日说,目前距离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50多天时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河南、山东、河北等9个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长势好于去年。

    这位负责人同时认为,要争取今年小麦有个好收成还有6个不确定因素:

    一是倒春寒。4月底以前正是晚霜冻害的高发期。此时小麦已拔节,一旦遇到寒潮侵袭,小麦幼穗极易受冻,产量将受损。

    二是降雨。北方麦区如果在4月中下旬有一场充足的降雨,就能有效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这是中后期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三是病虫害。目前小麦条锈病、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呈早发、重发态势,中后期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害重发、叠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对小麦产量威胁较大。

    四是干热风。2004年以来北方麦区小麦中后期干热风少有发生,小麦后期灌浆较好。今年小麦后期干热风的发生不可预测,如果重发势必造成小麦青干、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较大。

    五是倒伏。受前期干旱影响,小麦次生根条数偏少,下扎深度较浅。抗旱浇麦时各地普遍追施速效化肥,小麦起身拔节期气温较高,基部节间生长快,若后期遇到风雨发生倒伏的危险较大。

    六是烂场雨。去年小麦收获时,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连续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如遇烂场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将下降。

    这位负责人说,北方麦区群体较小、苗情偏弱的麦田适当早浇水、早追肥,提高分蘖成穗率;群体较大、土壤肥力较高的麦田可适当推迟浇水追肥。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小麦早春受冻后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损失。

 
 
 相关链接
· 图表:小麦苗情陆续好转 农业抗旱重点转向田间管理
· 小麦苗情陆续好转 农业抗旱重点转向田间管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