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非遗专家:灾难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6月2日电(记者刘海、苑坚)在2日成都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称,尽管地震给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灾难同样可以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

    当天,来自国内外的40余位专家围绕“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开了讨论,互相交流经验,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说,灾难和幸福是互相依存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面对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痛定思痛之后,我们应该把痛苦的灾难也当成一种契机,重新审视人类的困境,重新审视人类的未来,同时,重建精神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说,地震破坏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传承人的生命和心灵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抢救文字、图片和音像等实物资料固然重要,但对传承人口述资料的补充采录是积极的补救办法。现在,重灾区的羌族群众有的已经背井离乡,离开了原有的生活环境,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不利,而一些相对受灾较轻的地区,他们的聚落生活环境也因遭到损害而残缺不全,恢复原有的生活环境是后期保护需要加强的地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盛德认为,当我们在灾后总结和反思时,会更加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迫使我们考虑和探讨保护手段的多样性,并将珍贵的文献和数字化资料进行异地保护,有利于灾后依据这事资料进行恢复和重建传统文化。

    贝宁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亚伊还提议,鉴于自然灾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破坏性,应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专门机构,把抵抗自然灾害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各国联合起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对灾难的保护工作。

苏蜀两镇结为姊妹 共同培训蜀绣“绣娘”

    新华社成都6月2日电(记者刘海)2日,在位于成都郫县安靖镇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分会场上,“苏蜀绣娘手拉手活动培训基地”成立,苏州市镇湖镇与郫县安靖镇互结姐妹城镇,将结对帮扶100名蜀绣绣娘。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但相对于其他名绣,蜀绣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却远远不够。为振兴蜀绣产业,同时把分散制作蜀绣的妇女们组织起来,依托该产业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大规模充分就业。2008年10月,成都市妇联联合郫县妇联、安靖镇与四川天府蜀绣有限责任公司在“蜀绣之乡”郫县安靖镇,成立了综合性女性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该基地集蜀绣制作、研发、市场拓展为一体,力争实现打造“成都绣娘”的目标。当地还规划建立以蜀绣长廊、刺绣一条街、蜀绣博物馆为主的四川天府蜀绣产业基地。

    在成都市妇联的努力下,2009年争取到中国妇基会玫琳凯妇女创业基金100万元,用于扶持郫县蜀绣基地的妇女创业就业。同时,这一创新的蜀绣发展模式,也得到苏州妇联的鼎力支持。当天的仪式上,苏州市妇联向成都市妇联捐赠“苏蜀绣娘手拉手活动”首批培训资金15万元,两地妇联共同为“苏蜀绣娘手拉手活动培训基地”揭牌。

    据了解,基地成立后,“苏绣名镇”苏州市镇湖镇与“蜀绣之乡”郫县安靖镇互结姐妹城镇,苏州市镇湖刺绣协会与郫县工商联蜀绣产业商会共建友好协会,分别在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和成都市郫县安靖镇建立2个刺绣培训基地,镇湖镇的10个刺绣绣庄还将结对帮扶100名蜀绣绣娘。

    成都市总工会主席包惠说,希望充分发挥苏绣的产业优势和影响,搭建苏蜀绣娘牵手发展平台,帮助培养蜀绣妇女人才,共同振兴蜀绣产业,带动四川成都的失地失业妇女和地震灾区的妇女姐妹实现创业致富。

专家聚焦“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民俗活动的心理安慰优势

    新华社成都6月2日电(记者周玮 刘海)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如何应对灾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是现实而又迫切的难题。2日在成都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江玉祥说,非遗保护关键是传承人的保护。过去我们经常担心“人亡艺绝”的危险,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灾难的四川学者对此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体会,更增加了我们对这项工作的迫切感。

    专家们认为,在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应该重视族群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原,不能随意改变。“在调动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时,要注意不同地域民族与人群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采取平等交流、文明对话的方式,不能强加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说。

    谈到羌族文化保护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马盛德表示,民俗活动中包含了诸多心灵与精神层面的内容,抗震救灾既要让灾区人民“身安”,还要发挥重要民俗活动、仪式等在心理安慰方面的优势,努力让人们“心安”。

 
 
 相关链接
·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即将公布
· “非遗”传承人现场献艺 传统绝活亮相京城
· 陈至立出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
· 采访札记:如何打消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后顾之忧?
· 上海公布首批非遗名录 昆曲等83个项目名列其中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