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投入力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6月3日电(记者王希、杜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3日透露,我国将启动“十二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将进一步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有关负责人3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论坛”上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9.8亿元的补助资金,专项用于103个历史文化名城、8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一些历史街区和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这位负责人表示,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十二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预计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加强保护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严防“假古董”“形象工程”的出现。

    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名镇名村保护方面的工作重点还包括: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配套实施细则,启动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借助社会力量以及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对名城名镇名村的破坏行为以及城市规划中的问题。

    据介绍,自2003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四批共25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达529个,基本形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体系。

    中国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重在“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脉”

    新华社上海6月3日电(记者李荣)3日在上海举行的“世博论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传出信息,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已分4批公布了25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关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名镇名村保护的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业内专家表示,名镇名村不能被片面视作“商业开发资源”,保护要重在“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脉”上。

    据了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已联合公布了4批共25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43个,名村108个,分布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在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关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源泉,塑造了乡村特色,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但在保护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不合理的建设和旅游性开发,造成一些极具价值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历史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村镇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不少传统建筑年久失修;保护机构不健全,保护修复资金匮乏,动态监管和资源普查还难以有效展开。国家已正式颁布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今后将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体系,规范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备案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健全保护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等专家认为,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不能片面视之为“商业开发资源”,也不要“推倒重来”,产生一大批村镇建设上的“假古董”,不能只有其“壳”,没有其质。保护要重在“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脉”上。上海首个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金山枫泾镇负责人表示,古镇保护既要留下当地特有的文化,又不能脱离民生,更要处理好与开发建设、发展商业旅游的关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帽子”既能戴也可摘

    新华社上海6月3日电(记者吴宇 李荣)针对当前各地存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不恰当的保护和开发状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3日在此间强调,将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帽子”既能戴上,也可摘去。

    在枫泾古镇举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世博论坛上,孙安军说,近期各地要对已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状况进行自查,在地方自查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组织专家检查组进行抽查,对保护不力的“名城名镇名村”要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称号。

    孙安军将此项工作比喻为“亮黄灯”和“亮红灯”,以此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走上正确的轨道。

    据介绍,为纠正一些地方存在的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不恰当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利用,除了要求地方开展自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还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采取四项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确实发挥资金对于真实历史遗存保护的作用;二是逐步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督员制度,保护脆弱的遗产资源,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四是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据介绍,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相继完成了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评选,共评选公布了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4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10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关链接
· 拉萨将保护包括大昭寺在内的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
· 北京市出台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政策
· 将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法制办就《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答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