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两岸关系一年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端木来娣 薛建华 陈斌华 茆雷磊)一年前,雨过天晴的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面向未来,决定促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立即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把握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历史性转折。

    一年后,惠风和畅的5月,胡锦涛同吴伯雄再度举行会谈,总揽全局,回顾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的诸多重要成果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进一步讨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路。

    “为同胞谋福祉、为两岸创双赢、为台海铸和谐、为中华开太平。”一年间,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谱写着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两会复谈、两岸“三通”、九项协议、一项共识——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

    红日照耀山河,江南山川锦绣滴翠,北国万里雪飘,长江黄河奔流澎湃……

    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中这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抒写的是毛泽东的名篇《沁园春·雪》的意境。

    2008年5月28日15时30分,在这幅名画前,胡锦涛同吴伯雄紧紧握手。

    胡锦涛表示,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第一次“胡吴会”,两岸双方达成广泛共识。胡锦涛提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交往协商,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两岸间的有关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当前两岸同胞最关心的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

    “尽快”是多快?吴伯雄回忆说:“同胡总书记会面后,只隔十几个小时,海基会便接到了海协会的协商邀请。”紧接着,中断达9年之久的两会制度性协商迅速恢复,且接连在北京、台北、南京举行了三次重要会谈。

    三度商谈,成果丰硕。两会相继签署了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两岸包机、两岸海运、两岸邮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九项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原则共识。

    2008年12月15日,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两岸同胞翘首以待30年的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东方航空公司MU2075航班和台湾复兴航空332号航班,于2008年12月15日8时47分,在两岸新航路交接点以西空域相遇,创下两岸空运交流的历史瞬间。

    20年前,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陵在中转香港前来大陆的飞机上写下“海峡四十年,历史一瞬间。相思如雨丝,落入长江去”的感伤诗句。而15日当天,范光陵在复兴航空332号航班上又含泪写下欣喜诗句:“海峡六十年,直航第一架,莫笑浮沉泪,乡情成一家。”

    当天正式展开的两岸海运直航,首航两岸的13家公司的20艘船舶以劈波斩浪的壮阔景象,绘制出一幅动人心魄的“两岸海景图”。

    81岁的台胞郑坚是当天第一个从北京直邮台湾家书的人。两岸隔绝期间,郑家八口书信断绝,电话不通,一道海峡,竟成两重天。“卿妹啊,今天终于迎来了两岸‘三通’,特发去直接通邮的纪念封,提前向你们拜年……”郑坚在信中带泪写道。

    “三通”已经并且必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认为,仅就空运而言,随着时间成本与飞航成本的降低,初步估计每年至少节省逾30亿元新台币。

    与以往绕飞香港相比,取道“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单程飞行距离分别缩短1100公里和1000公里,以空中客车330机型为例,单程可节约航油约8吨。台北到北京和上海分别节省了50分钟和1个小时。

    两岸直接“三通”启动之日,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网民们的感慨心声。有网友说:“激动得流泪!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也是两岸人民交流的福音。”也有网友憧憬:“‘三通’后,我们可以冬天去哈尔滨看雪,夏天到高雄看海,还可以到台北街头去吃小吃。”

    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正在被刷新,伟大的民间交流新时代已经来临。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郑重发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平等交流、互利合作、共创双赢,成为一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主旋律。

    “1月日均500多人次,2月日均800余人次,进入3月后已接近日均1500人次。”这一串串数字,勾勒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高速增长的上升曲线。

    因为来自大陆的庞大客流,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得不增添收银台。大陆“安利心印宝岛万人行”旅游团,以其惊人的购买力为台湾市面带来了久违的生机。仅据保守估计,“万人团”六天七夜就为台湾制造6亿多元新台币巨大商机。

    截至2009年5月15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已达30万人次,今年内有望超过60万人次。

    两岸“产业对接”、企业“强强联手”,也成为年初以来两岸媒体间最热门的词汇。

    2月底,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在重庆召开,两岸业界期待以共定技术标准产生“撬动全球产业链”的能量;3月下旬,两岸太阳能光电产业重量级厂商在台北共商产业发展趋势与制定产业标准,寻求合作商机;4月中旬,两岸汽车产业界又在台北对话,就车载通讯产业合作达成共识;4月29日,中国移动宣布与台湾远传电信签署股份认购及战略合作协议;4月30日,台湾方面宣布开放大陆机构投资者在台湾证券期货市场投资,业界认为,这不仅仅为台湾股市带来新鲜的资本血液,更将使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吸引力显著提升……一项项利好消息,刺激台股创下近18年来最大涨幅。

    作为首批通过大陆司法考试的37名台湾居民之一,台生洪绍荣认为,自己将因独特的“两岸背景”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我的大陆法律职业资格可能很快就有用武之地了,也许未来发展的天地就在厦门。”

    14年前,黄宗瀚辞去台北中心诊所的工作,赴大陆求学。2008年,他在上海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大陆新医改措施的推行,让我的诊所未来有望逐步享受到公营医疗机构的待遇。我非常看好两岸中医资源整合的前景。”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与洪绍荣、黄宗瀚一样,越来越多的台胞乐于到大陆工作生活,安居乐业。

    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崭新的局面像一幅美丽画轴,渐次亮丽地展开在两岸同胞的眼前。

    在大陆方面近年相继出台70多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后,中共中央台办日前又在海峡论坛上公布了8项新措施,意味着陆资入岛将取得实际进展、更多的台湾产品可以进入大陆市场、台企将得以分享大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利好、两岸可望尽早就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展开商谈……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说,随着大量陆资滔滔涌入台湾,两岸经贸关系的节奏即将迎来“快速的加速”。

    两会多次协商谈判、两岸实现直接“三通”,为两岸民众交流合作夯实了基础。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

    两岸54家单位共同举办,四大板块18场大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热闹不已,包括八千多名台湾民众在内的两岸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突出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首届海峡论坛上月中旬在福建登场,创下两岸民间交流活动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等多项纪录。

    “很轻松也很亲切,就像回家了,和亲人见面叙叙。”平生第一次踏上大陆土地的一位台湾农民,如此评价与大陆同胞的近距离接触。台湾省农会常务监事萧景田说:“前几次来大陆都是旅游,这次主要是想看看农业这个区块在两岸合作方面有什么商机。”

    “两岸民间交流过去也有,但第一次这么大规模,这么多各行各业的民间人士参加,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交流对消除两岸历史隔阂、增进友谊、增进了解很有帮助。”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岸关系的转变,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

    从两会协商取得成果,到国共论坛议题拓宽,再到民间交流平台的成型,两岸沟通的管道日渐增多,交流的形式日益多元……

    情牵汶川,梦圆奥运,两岸同胞从祸福与共的洗礼中走来,兄弟同心应对金融危机,携手建设好共同家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8万多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

    “面对灾难,我们感同身受,人性的震撼,同胞的忧伤和焦虑,正烧灼着每个人的心。”这是台湾一位资深媒体人的心声。

    “地震虽无情,同胞有大爱。”“所有台商都动员起来,很多台商捐了又捐。”震后,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捐款电话几乎都快被打爆。

    截至2008年5月21日,台商、台胞向国台办、海协和各地台办表达意向捐款金额约人民币7.5亿元,同时还捐出一大批救灾物资。

    患难时刻见真情。一场大灾难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意志和情感,激发出两岸同胞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的骨肉情谊。

    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迅速飞抵成都,次日即在地震重灾区展开搜救。这支由11位消防人员、9位台湾红十字组织成员及1条搜救犬组成的救援队,不惧艰险,紧张施救。救援队领队欧晋德说:我们是“将台湾2300万人的爱心带到大陆”、“多救一个是一个”。

    受困灾区的台湾游客,也同样牵动着大陆同胞的心。

    得知台胞受困灾区的消息后,有关部门迅即启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要求四川等相关省区市台办全力救治,救援受伤、受困台胞,妥善处理各项善后工作。

    最后撤离灾区的14位台湾游客曾一度杳无音讯。“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直到了解到他们安全地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有水喝,有饭吃,我们的心才放下。”到地震第一线组织营救的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说。

    为尽快救援台胞,大陆方面紧急从灾区附近城市增派飞机。最后一批受困的台湾游客,被军用直升机救援到成都。其中71岁的郑姓老人,一下飞机还收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度过了这个特殊的生日,老人笑着说:“心情很好,很高兴。”

    在大陆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受困灾区的2890多名台湾游客脱离困境,安全返台。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在患难之时体现出的同胞之爱、手足之情格外珍贵。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也将成为两岸同胞相互扶持、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两岸关系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5月28日在与吴伯雄会谈时,谈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如是说。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再度加深了人们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与理解。

    台湾籍奥运圣火火炬手林清发是北京台协会长,他在北京故宫前完成了圣火传递后说:“我身上担负着的是无数台湾同胞的殷殷奥运情,每一步都凝聚着深深份量。”

    在北京奥运开幕式前进行文艺表演的“高金素梅文化团队”来自台湾。“能站在北京奥运的舞台上,是令全体台湾民众感到自豪的事,开幕之夜,我们会惊艳世界。”高金素梅说。

    由岛内近千人自发组织的“台湾加油队”,集结了岛内各行各业的人士,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自费来为北京奥运喝彩的。发起人之一李昆森说,期望出现两岸民众携手共为两岸体育健儿喝彩的场面,展现中华民族相互融合的精神。

    凤梨、杨桃、芭乐、芒果……10吨台湾水果“进驻”奥运村;台湾仙蒂蕾娜舞蹈服饰公司成为北京奥运510名啦啦队员服饰的独家赞助商和制造商;捷安特自行车成为中国代表团女子自行车队比赛用车……台湾企业以各种形式共襄奥运盛举,分享奥运商机。

    场馆设计师里有台湾高手,志愿者队伍中有台湾学生,比赛场上有台湾运动员,媒体阵中有台湾记者……当奥运圣火熊熊点燃之时,像火焰一般跳动的,是两岸中国人同感骄傲与光荣的赤子心。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面对危难,两岸兄弟互助之手握得更紧。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3G上马”、“4万亿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陆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给台商带来了直接利好和市场信心。

    “两岸同胞应相互扶助,加强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经济,改善民生。如果世界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台湾方面提出缓解经济困难的要求,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8年12月20日在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说。在这次论坛上,他就两岸携手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全面扩大和深化经济交流合作提出了五点建议。

    “大陆内需市场是我们的‘避风港’,更为台资企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广州市台协会长程丰原说。

    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注塑机的台湾联塑公司去年在大陆的销售收入下降了5%至10%。但今年前3月,仅1600吨以上的大型注塑机就卖出了十几台,比去年同期提高10%至15%。“随着大陆内需市场的启动,预计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增幅将达到20%以上”。 公司大陆业务负责人董进雄说。

    “大陆市场规模相当于台湾市场的60倍,台资企业若能善加利用,这次危机不会是一场灾难,而会成为一大机遇。”台资企业皇冠集团董事长江永雄乐观地说。

    两岸直接“三通”的启动、两岸经贸的良性互动以及两岸关系的稳步发展,推动台湾股市在逆境中连创佳绩。

    汇丰证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万里认为,两岸政策不断释出利多,吸引资金不断涌入台湾股市。业者估算,目前排队等着进场的外资规模预计在2000亿元新台币左右。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西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

    随后举办的首届海峡论坛上,两岸与会人士展开了一场从“海西经济区”到“海峡经济区”的经济畅想:从建设海西起步,通过两岸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区域整合,最终建成涵盖海峡西岸与台湾地区的海峡经济区。

    “两岸兄弟同心,共谋发展,海峡经济区必将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经济繁荣区。”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说。

    “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把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作为重点,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考虑到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我们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同你们共克时艰。今后,如果形势需要,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胡锦涛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胡吴会”上说。这些真切话语再次温暖了台湾同胞的心,也为两岸携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推动两岸关系在新起点上向前发展,是国共两党、各界人士肩负的历史责任。

    云天苍苍,海水泱泱,雄峰壁立千仞,长城蜿蜒其上……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这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名为《幽燕金秋图》。

    2009年5月26日,胡锦涛同吴伯雄在这幅巨画前举行了第二次会谈。

    胡锦涛欣慰地指出,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

    “我们共同走的方向非常正确,国民党一定会坚持这个正确的方向。”吴伯雄态度坚定地说。

    这个“正确的方向”,肇端于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在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后初见成效,既是一年来两党对话与两会协商的主题,也是两岸双方倾心劬力争取实现的目标。两岸关系由此取得的重大进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启示:

    ——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趋,两岸开展交流合作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古语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一年来,台海局势能够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关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国共两党、两岸双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愿望。

    ——两岸双方建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抓住了难得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形成良性互动。

    正是在这个双方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去年5月以来,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从而推动解决了一系列攸关两岸民众福祉的问题。今后,两岸双方只要共同维护好这个基础,特别是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个关键所在,就一定能不断深化互信,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找到了扩大交流合作、推动协商谈判、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形成了有益的经验。

    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率先提出,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一年来,两岸在交往中形成的惯例和共识是:只有双方都努力搁置争议,而不是凸显争议,更不是渲染争议,才能做到善意沟通、良性互动,深入推进交流合作。

    ——明确了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争取两岸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共同努力,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

    为改善两岸关系,两岸认同先易后难的做法。这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成果的又一正确做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为两岸双方今后深入互动进行了准备、创造了条件。

    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今天,两岸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拉开两岸关系发展的全新轴线,更有智慧为中华民族复兴共谋发展,更有能力为海峡两岸同胞共创荣景。

    此时此刻,耳畔又回响起几天前胡锦涛总书记那郑重的呼吁:“国共两党肩负着历史责任,应该胸怀全民族长远发展,以远大的目光、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 第二次胡吴会谈将使两岸关系朝宽广纵深方向发展
· 胡吴会谈成果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重要意义
· 专家:胡锦涛对台重要意见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