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柴达木盆地首次使用滴灌技术治沙造林染绿戈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格尔木6月16日电(记者 侯德强、骆晓飞、陈寅)随着科学节水灌溉——滴灌技术在柴达木盆地的首次推广,昔日荒芜的高原戈壁日益变得生机盎然。一排排旱柳、柽柳和榆树等耐旱林木,不仅为穿行于戈壁中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筑起了一道防治风沙的绿色屏障,还成为“天路”两侧美丽的风景线。

    记者在柴达木盆地采访时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引进滴灌技术,在极度干旱缺水的高原戈壁试验推广节水造林,发展防沙治沙与沙产业相结合以及生态造林与经济造林相结合的林业开发模式,推动生态建设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科学造林、“以林养林”的新路子。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有关普查资料显示,柴达木盆地内的沙漠面积占青海省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杜军介绍,由于干旱缺水,柴达木盆地的土地盐碱化程度比较高,植树造林异常困难。但是,滴灌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灌地”到“灌树”的转变,在确保节水节能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稀释土壤中的盐碱。

    据了解,作为柴达木盆地中第一个使用滴灌技术防沙造林的试点地区,两年之中,德令哈市已采用节水技术营造枸杞经济林近万亩,并在境内的青藏铁路沿线成功地种植了长119公里、宽30多米的生态防护林带。

    “采用滴灌技术植树造林,用水量仅为大水漫灌用水量的十分之一,节水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树木的成活率非常高,隔年成活率在85%以上。”杜军说。

    据介绍,目前,德令哈市的林产业和沙产业的产值已达1.13亿元,有1万余名农户从治沙造林中获益。

 
 
 相关链接
· 柴达木盆地有望成为青海省新能源利用的主战场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柴达木修复盆地生态 沙化土地以年2.7%速率逆转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