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于文静、姚润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疾风骤雨……进入夏季,天公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动则大发“雷”霆,霎时间又狂风骤雨。6月份以来,全国大部频繁遭遇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倾盆大雨时常伴随着冰雹火龙卷风的“突然打击”给局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如此大范围频繁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原因是什么?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公众要如何应对?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央气象局有关专家。
大范围风雹频袭我国
6月份以来,老天爷频频走“极端”。6月3日12时至6月4日5时,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江苏先后出现了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河南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出现强飑线天气,随后波及安徽北部以及山东菏泽地区。据民政部消息,五省受灾人口444.49万人,因灾死亡2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41.8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2.12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95亿元。
6月14日,风雹灾害再袭安徽。据安徽省民政厅统计,风雹灾害肆虐全省11市34县,目前已经造成15人死亡、123.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5亿元;部分地区通讯、电力中断,基础设施遭到损坏。
与此同时,继本月初后,河南商丘、开封两市局部再遭冰雹袭击,据初步统计,已有1人因灾死亡。目前,灾情仍在进一步核实中。
16日午间前后,风雹灾害继续影响到京津地区,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普遍出现了雷雨天气。北京上空黑云压城,白昼如夜,轰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周庆亮介绍,今年以来,强对流天气呈现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今年强对流天气来得比较早,大约3月下旬,我国南方地区就已经出现强对流天气;另一个特点是进入6月后,强对流天气的密度和强度都比较大,短短10天就有了如此频繁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
气候变化和环流异常是两大诱因
暴雨、冰雹、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都是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现象。为什么近期全国的天气如此反常?受灾如此严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春夏交接的季节出现强对流天气十分正常,但是今年的强对流天气如此频繁确实比较罕见。
“如此频繁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原因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的影响。”何立富分析说,“近几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诸如梅雨等季节性雨带变化的特征越来越不明显,而局地的强降水却越来越频繁发生,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今年的这种强对流天气特别明显。”
大气环流异常是强对流天气频发的另一个“罪魁祸首”。何立富解释说,北方地区高空受较强西北气流控制,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升高迅速,而位于华北地区的低涡异常稳定,常常引导冷平流南下,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层,使得这些地区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影响较重的国家。”周庆亮说,尤其是在4月份进入到汛期以后,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暴雨、台风、雷电等天气都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强对流天气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具有突发性、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破坏力极大,影响可波及到农业、工业、电力、通讯、城市建设、航空、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并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切实加强预防。
大规模强对流近期不会频繁发生
对于如此频繁的强对流天气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何立富表示,据最新天气形势分析,随着持续了约半个月的东北冷涡的逐渐消退以及蒙古中部强暖气团的削弱,近期将不会再有如此频繁的强对流天气发生,来自新疆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空气作用后将主要表现为降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其中,华北中北部、黑龙江东南部、辽宁东部等地有大雨,局地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
强对流天气危害极大,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气象专家提醒公众,进入6月份后,天气往往变化无常,公众一方面需要通过传媒收听、收看最新的天气预报,另一方面当前天气多变,碰到天气剧烈变化时,要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就近躲避。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躲避的场所,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
如果在野外,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和大树下避雨,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待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不要站在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不要赤脚行走。
此外,雷暴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在家里,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要将门窗关闭;要拉下室内电闸,拔去电器插头;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不要使用淋浴洗澡;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及与室外连接的金属管、线。
如果公众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和抢救: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体外心脏按摩等方法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