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浴火重生 奋力前行—四川地震后经济快速增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

    

经过统一规划建成的绵竹市孝德镇大乘村农居(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 燮 摄

    编者按:直面“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四川省发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促企业发展,抓“三外”联动,重民生投入,经济迅速走出困境,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科学发展呈现新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四川生产总值达到6015亿元,增长13.5%,增速比全国高6.4个百分点,好于年初预期。浴火重生的四川,正以坚定有力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盛夏,再次踏上四川灾区的土地,满目生机动人心魄;走进川西牧场,一顶顶帐篷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碧绿的草原上。四川人民秉承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奋力前行。

    “恢复重建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钦佩”

    进入夏季后,极重灾区的彭州市宝山村首批50户村民拿出100余间房屋,组成旅游联合体,打造乡村酒店,“消夏避暑”、“看山亲水”的活动元素吸引了众多成都市民。崇州市三郎镇凤鸣村采取统一规划、农户自建模式,一幢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小楼拔地而起,他们还组建了业主委员会来管理垃圾处理等公共事务。

    如今,行走在地震重灾区,所到之处是生机勃勃的重建场景:工厂正在复产,楼房不断“长”高,复垦的土地已长出庄稼,完成过渡安置使命的板房正在拆除。

    “把住房、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等作为加快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居家有住房、上学有学校、看病有医院、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的目标,尽快让灾区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

    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地震灾区126.3万户永久性农房全部开工,建成112.49万户;城镇永久性住房开工20.33万户,建成5.12万户;已开工建设学校2836所,占需重建的93.8%,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开工医疗卫生项目1557个,占需重建的89.6%。

    按照中央“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四川及时调整灾后重建工作进度,狠抓重建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开工重建项目21607个,占需重建的66.1%,其中竣工14319个;完成投资4032亿元,占估算总投资的45.5%。

    在强调重建进度的同时,四川要求所有项目质量都要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严格按规划进行施工,严格招投标和设防标准。灾区所有重建农房均要求有圈梁和构造柱,提高抗震能力。

    “恢复重建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钦佩。”欧洲投资银行行长菲利普·马斯塔德等政要到四川灾区访问后,表达着同样的感受。

    救企业就是救经济,工业止滑回升来之不易

    上半年刚过,重灾企业德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拿出了报表:完成产品产量1500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实现工业总产值80.42亿元,同比增长72%。

    四川省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871.4亿元,增长20%,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5月和6月增速居全国前列。

    这个快速回升得来不易!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四川工业举步维艰。在最困难时,攀枝花市仅有40%的企业坚持生产,满负荷生产的企业不足正常时间的20%。2008年11月,全省工业增速回落至11.1%。

    “救企业就是救经济。”省委书记刘奇葆明确提出。四川把工业止滑回升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迅速出台十六条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川2008年落实直购电量约90亿千瓦时,竭力帮助一大批受困企业降本增效,渡过难关。春节前夕,省财政专门拿出1.5亿元,对春节期间加班企业发放补助,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措施,就给全省新增175.5亿元工业增加值,并使当月全省工业增速较上月上涨了2.3个百分点。

    “帮助企业找市场、找订单、谋出路、谋发展,政府责无旁贷。”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强调。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

    上半年,四川省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85.1亿元,增长52.5%。截至6月底,四川省列入总体规划的3080项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建设2713项,开工率88.1%。东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长虹PDP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加大技术改造是四川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137亿元,同比增长61.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6.3个百分点。5月末产成品库存率同比增长13.3%,为近几年的最低水平。

    大力发展产业园区,促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是四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攻方向。省里确定了50个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进行重点培育,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1至5月,全省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同比增长114%,工业投资增长94%,工业增加值增长60%,利税增长45%。

    四川还采取扶持政策向优势资源开发倾斜、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配套等措施,扶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实施“三外”联动,外贸走出“独立行情”

    “没有什么会影响我们对成都的信心。”地震之后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贝瑞特表示。今年2月,英特尔公司宣布逐步关闭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工厂,部分产能、人员转移到英特尔成都公司。

    越来越多的知名大公司正加入到推动四川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行列。震后四川依然美丽,仍然是投资热土。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四川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增长,在全国走出“独立行情”:实现进出口总额10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增幅名列全国第三;其中出口总值为61亿美元,增长12.1%,增幅位于全国第二。

    取得这个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外贸成绩绝非偶然,它是四川坚持充分开放合作不动摇,抢抓市场、抢抓机遇的结果。

    抢抓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及转型升级的意见》。今年上半年,来自东部沿海的制造业加速入川,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投资占总体比重的32.8%。

    今年上半年,四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高达96%,为全省贡献了19.7亿出口额,占比为32.3%,显示出产业升级在外贸竞争中的优势。而四川上半年钢材、鞋、家具、西医药品、陶瓷产品等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也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错位发展格局。

    利用地缘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东方电力、四川石油管理局等外经公司在东盟等新兴市场积极承包对外工程,为全省贡献了13亿美元出口额。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已成为四川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和潜力所在。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救灾就是救民,发展就是为民。”省委书记刘奇葆反复强调。无论是灾后重建,还是推动发展,四川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民生投入力度不减。今年上半年,四川已安排399.8亿元资金,在全省扎实推进包括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八项民生工程”。全省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82.1%,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12.5个百分点。

    既注重解决眼前的民生问题,也注重解决多年来的民生难题;既注重资金和项目的及时到位,又注重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这是四川做好民生工作的鲜明特点。

    今年3月,来自甘孜州的首批300名农牧民子女在四川省内江铁路机械学校、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等职业学校免费就读。今秋还有8000名藏族聚居区学生到内地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四川已确定80所左右的内地职业学校,负责接收第二批藏族聚居区学生前往就读。这是四川启动实施的藏族聚居区“9+3”免费教育计划内容。

    “9+3”免费教育计划是针对藏区初中毕业生继续学习需要提出的教育计划,它对在校学生实行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生学费,并给予生活费补贴。

    在此之前,四川已在藏族聚居区启动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3年内计划投资1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亿元),帮助全省尚未定居的10万户牧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省藏族聚居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已投资7.4亿多元,开工建设219个定居点,开工建设15460户,竣工3638户。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四川全省返乡农民工达到383.5万人。四川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工作,把解决就业问题与推动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加强就业培训,搭建就业平台,有效缓解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目前,已实现省外输出就业177万人,省内转移就业176万人。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215929人,就业率78.15%,取得了比去年同期净增就业人数9250人、就业率增加1.2个百分点的较好成绩。

    浴火重生的四川,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 (记者 刘裕国)

 
 
 相关链接
· 成都灾后重建推动城乡一体化 吸引资金50多亿元
· 甘肃省林区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顺利推进
· 四川省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举办灾后重建介绍会
· 四川省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举办灾后重建介绍会
· 灾后重建牵引四川经济初复苏 GDP增幅有望达12%
· 四川上半年交通灾后重建累计完成投资332.7亿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