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海南“文明生态村”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齐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海口8月24日电(记者邓伽)“真想在这儿置一处宅子,每天享受着这里没有污染的大自然。”徜徉在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用青石砖铺就的巷子里,闻着四处散发的清香,来自海口的游客林宇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走进海南的文明生态村,最突出的印象是那无边无尽的绿色,密密匝匝、高低错落、四季常青。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里,还有村中心那巨大的榕树,以及在树下休闲的老人和小孩,仿佛一座宁静安详的大花园。如今,经过8年的积极创建,海南省已有9174个像高林村这样的“文明生态村”,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四成。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齐头并进,也让这里的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八方游客更陶醉。

    “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田心村村长陈垂献对记者说,许多游客来到村里住下就不想走了。原来,田心村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鹭鸟天堂”,每年4至10月,有上万只鹭鸟栖息于环村的绿树上。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村民们自发地在300多米的观鸟道旁竖起了数个宣传警示牌。在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过程中,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美化了环境,而优美的环境又开始美化农民的心灵。

    从2000年开始,海南省围绕着加快农村发展,积极推动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为县委书记、镇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一把手”工程,海南将乡村道路、改水改厕、民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扶贫等各项涉农资金捆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逐步发展出一条“因地制宜、生态先行、特色致富、文化育人”的文明发展之路。

    海南省文明办主任陈修演说,因地制宜就是不搞“一刀切”,坚持“有标准但不搞达标,有要求但不强求,动员群众但不摊派群众”;生态先行就是“路修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通过解决农村的硬件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特色致富就是依靠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并与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相结合;文化育人即“文明生态村建到哪里,文化体育场馆就修到哪里”,同时依据各地特色,发展出一批“古色文化村”、“绿色文化村”和“红色文化村”。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瓜菜村”、“香蕉村”、“养殖村”等,文明生态村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普遍都在6000元以上。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龙连村,村民不仅大力发展传统的橡胶、胡椒、荔枝等产业,还在琼山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养蛙经济合作社、淡水养殖合作社等,2008年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

    农民腰包鼓了,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了。2008年以来,海南通过综合利用各项涉农资金,建成了145个乡镇宣传文化站、200个文明生态村文化室、88间农家书屋。

    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作荣介绍,2009年,海南将新建成1200个文明生态村,累计达到自然村总数的45%以上。同时,将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在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农家乡村旅游推广联盟,集中推出一批乡村游、农家乐项目,使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充分与市场对接。另外,通过加强产业规划,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统筹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最终让农民得到实惠。 

 
 
 相关链接
· 海南治超行动重点整顿"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行为
· 海南:小财政激活大项目 保增长调结构双轮驱动
· 海南: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 海南5万多名09届大中专毕业生七成实现初次就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