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西藏3大文物维修工程7年内为农牧民增收2800万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拉萨8月25日电(边巴次仁、斯郎曲西)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在7年时间里为西藏当地农牧民增收2800多万元。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在此次文物本体修缮工程中,共投入劳动力18.9万余人次,小型机械和运输工具2.8万余台次,完成土建施工19万余平方米,阿嘎土41750平方米,其中改性阿嘎土26750平方米,结构加固低压灌浆4236立方米,保护和修复壁画5133平方米,使用和防腐处理木材6800立方米。

    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三大文物维修实施的7年时间里,共有10万以上的农牧民参与施工,雇用农牧民机械设备2万多台次,为农牧民创收2800多万元,实现了西藏提出的农牧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提高现金收入的目标。

    遵循文物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三大文物维修工程自开工以来主要工匠以藏族为主,且大都是当地农牧民中的能工巧匠,其中有木匠、石匠、画匠、泥瓦匠等。

    总投资3.8亿元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已经竣工。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使古建筑古色古香

    新华社拉萨8月25日电(边巴次仁、斯郎曲西)“国家把这房子和里面的东西保护得很好,爸爸说那些壁画啊、唐卡啊,都跟从前看到的差不多。”来自西藏山南的22岁的藏族姑娘嘎玛曲珍同父亲参观完维修后的罗布林卡后告诉记者。

    作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之一的罗布林卡于去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和游客前来参观。这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宫廷式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如今,维修后的宫殿内部陈设还基本维持着50年前的原状,让曲珍惊叹不已。

    同罗布林卡一样,象征西藏历史文化的布达拉宫和被称为“第二敦煌”的萨迦寺,也在能工巧匠们的精心施工和修缮下,依然保持了初始的面貌,做到了“修旧如旧”。

    萨迦寺维修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多吉说,施工队伍尽最大努力保持萨迦寺原貌。维修屋顶时采用了西藏传统的打“阿嘎土”方式;保护壁画时聘请了敦煌的专业文物维修队;而减轻建筑重量的西藏传统笾玛草围墙则是专门从拉萨购买的原料。

    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即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资金安排。由于文物古建筑维修工艺复杂且质量要求高,施工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大型机械无法使用,所以施工进度缓慢,到2009年才全面竣工。

    在维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艺,保证了维修的质量。他们采取低压灌浆、抽砌、打牮拨正等技术手段,排除了大量的结构安全隐患,避免了大拆大卸,确保了文物建筑固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保存。采用木材防腐、改性阿嘎土、壁画灌浆回贴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维修中的科技含量,达到了古建筑“延年益寿”的目的。

    西藏萨迦寺维修工程负责人格桑介绍:“技术人员针对西藏寺庙壁画的特征和气候特点,经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研制了特殊的配方,制订了专门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壁画裂缝进行补隙、灌浆、铆固、表面清污以及揭取、归安等措施,取得了成熟的经验,治理了壁画的综合病害,解决了壁画保护修复中的难点。”

    据介绍,融合了现代工艺的改性阿嘎土的使用,增强了阿嘎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使抗渗水性能增强,使用寿命延长。同时,通过使用低毒无公害的环保型药剂,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提高了木构件的抗腐蚀和抗虫能力。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队伍以藏族工匠和管理人员为主,为做到‘修旧如旧’,对文物古建筑的维修坚持以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为主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在砌筑笾玛墙和块石加片石的藏式传统砌墙法方面,在打制传统阿嘎土,绘制室内外彩画装饰和外墙‘手抓纹’抹面等方面,传统藏族建筑维修技术和工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说。

 
 
 相关链接
· 国家对西藏文物维修保护的总投入将达到13亿元
· 西藏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竣工
· 西藏十一五期间22处文物维修项目8月底前全开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