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守护海上生命平安——新中国海上搜救60年巡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 林红梅 章苒) 今年夏季,当“天鹅”台风凶猛地扑向中国南部海域时,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组织、协调下,我国专业救助队伍、海事队伍、过往船舶紧急行动起来,在狂风巨浪中,将123名生命受到死亡威胁的人,从“龙王”的口中“夺”了回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海上搜救工作,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我国逐步编织起严密的海上搜救网络,严密防守,及时救助,保障了百姓海上出行平安。

    初建体系

    海上无风三尺浪,跑马行船三分险。

    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莆田湄洲屿,四面环海,船舶是唯一出行工具。距今一千多年前,一位名叫林默娘的女子,为救助海上遇险的百姓,献出了28岁的生命,人们将她尊奉为海神“妈祖”。至今,全球仍有数亿以海为生的民众信仰“妈祖”。

    “‘妈祖文化’深入人心,表明了人们对海上遇险时能及时获救的深切渴盼。”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说。

    新中国一成立,党和政府就把海上搜救作为政府职能的重点之一进行建设。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回忆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在交通部海运总局设立了航政室,负责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1953年,在交通部下设港务监督局,在沿海港口设立港务监督机构,海上遇险搜救职能由各地的港务监督机构承担。”

    1973年10月9日,希腊籍货船“波罗的海克列夫”号在我国台湾海峡遭到台风袭击,发出求救信息。我国大陆方面救助力量不足,货船沉没,大部分船员葬身海底。

    “沉船事件暴露了我国海上救助力量的薄弱,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翟久刚说。

    这一年,国家成立了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交通部,并开始加强国家专业海上救捞队伍建设。1974年,交通部新建烟台、广州两个救捞局。1978年4月,交通部在北京成立了交通部海难救助打捞局,下设烟台救捞局、上海救捞局和广州救捞局。

    为统一协调搜救力量,1989年,国家批准在交通部成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我国沿海及长江干线先后成立了由地方人民政府牵头的海上搜救中心,24小时值守,随时处置海上突发险情。

    “至此,我国的海上搜救体系构架基本搭成。”翟久刚说。

    严密织网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我国水运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海上运输蓬勃发展,船舶数量和海上出行人数、货物运输量急剧增长。

    1999年11月24日,一个狂风怒号、浊浪滔天的日子。在渤海湾烟台海域,“大舜”号客滚船在海上挣扎了近六个小时,救助船舶围在周边想尽了办法,就是无法靠上去施救,眼睁睁地看着海浪吞没了280多条鲜活的生命。

    “血的代价使大家意识到,国家必须有一支以人命救助为职业的海上专业救助队伍。”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说。

    2003年6月,我国启动实施救捞体制改革,将原来混在一起的救助和打捞分开,设立了三个专职从事人命救助的救助局和三大以抢险打捞为主的打捞局。改革后,国家把做好海上应急救助工作作为政府部门“公共职能”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2005年5月,国家下发通知,明确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大海上搜救应急处置行动,成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说:“到现在,我国已建成‘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快速反应’的海上应急处置系统,形成了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为组织协调机构,以交通运输部救捞局为主要实施力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搜救体系。”

    屡显神威

    在每天有一百万人通过海上出行的背景下,我国去年海上死亡人数不足1000人,远低于道路交通去年死亡7.3万多人的数字。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在多起海上事故救助中大显神威,将遇险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004年11月16日,航行在大连港附近水域的客滚船“辽海”轮突然失火,船上有320多人,汽车舱传出阵阵爆炸声,旅客被大火分隔在甲板两侧,生命危在旦夕。

    交通部接到险情报告后,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坐镇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通过海事视频系统进行指挥,立即启动了搜救应急预案,调动30多艘船舶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救助。

    “从险情发生到启动应急预案,仅用了3分钟时间;从发出搜救指令到救援船舶到达现场,仅用了15分钟时间;从开始救人到把难船上的300多人全部救下,仅用了80多分钟。”翟久刚回顾说。

    由于健全了组织体系,明确了各单位参与海上搜救的职责,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总协调下,海事、救捞、港航、军队、渔业、公安、消防、边防、医疗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力完成了“辽海”轮的搜救工作。

    “辽海”轮救助最难的一环是往难船上带缆绳,将难船移动到安全水域。“北海救198”轮上的两名救助船员用海水将全身浇透,从难船船头两米高的锚杆爬上左舷,在剧烈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中,冒着生命危险,将缆绳带好。

    “国家专业救助队伍在这起救助中发挥出关键作用。”宋家慧说,“目前,我国共有73艘救助船舶和12架救助飞机,在沿海繁忙航道值班待命,随时可快速出击。”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建立了“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舶识别码查询系统”、“船舶运输危险品查询系统”、“遇险船舶手机定位系统”等,为搜救信息畅通、决策科学提供了保障。

    统计资料显示,近10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体系年均协调、指挥各类搜救行动1500次,年均救助遇险人员1.6万多人,救助成功率超过90%。

 
 
 相关链接
· 新中国最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目前已经准备就绪
· 图表:60年来最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三大看点
· 专家解读:60年来最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三大看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