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走进阅兵村:我国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饮食揭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孙茂庆、黄明、张汨汨)要营养,也要安全;要能量,也要苗条。年轻女孩们心目中的理想伙食,莫非就是这样的标准?新华社记者近日赴华北某训练基地,体验了中国空军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的空勤伙食。

    在女飞行员餐厅,营养师介绍说,飞行员飞行时不宜过饱也不宜太饿,空腹不能超过3小时,因而她们的饮食既要保证体力消耗、又要考虑飞行安全。

    通常情况下,女飞行员的早餐主食在6种以上,包括面包、面条、稀饭、馒头、煮苞米、烤地瓜、面包、蛋糕等;饮料有牛奶、咖啡等;鸡蛋分煎鸡蛋、煮鸡蛋、蒸鸡蛋等;还有一些小菜。

    记者注意到,“营养又养颜”的豆浆并没出现在女飞行员的早餐食谱中。营养师介绍说,这是因为飞行员在飞行前不能吃胀气的食品,如豆制品、芹菜等,所以在有飞行任务的情况下,豆浆是不能喝的。

    至于中餐和晚餐,营养师介绍说,一般小菜超过12种,热菜6种以上,主食10种以上。

    在阅兵村,乍看女飞行员的午餐,似乎也很普通,与常人饮食并无二致。菜品有:红烧鲫鱼、小鸡炖蘑菇、烤羊肉、炒丝瓜、炒豇豆、炒小白菜、炒豆腐干(下午无飞行任务时才有)、炒土豆丝等。

    营养师说,这些菜品,并非随意组合,而是经过了营养师的精心配制。女飞空勤灶的“大厨”们,可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女飞行员每天的食谱,都要由炊事班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订制,然后交经委会主任报批,经批准后方能“实施”。

    在女飞行员餐厅,记者还看到,角落里有一台冷藏柜,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碗。营养师介绍说,这是留检的专用冰箱,女飞行员的每餐伙食都要留检24小时,由航医专门负责。

    出于饮食安全的考虑,空勤灶卫生要求非常高。例如,炊事员要定期体检;两刀三板严格区分、餐具消毒;即使是夏季,也不提倡食用凉拌菜,如果生吃黄瓜等,须用高锰酸钾浸泡;严禁从外面购买熟食等。

    此外,为照顾女孩们的饮食特点,女飞空勤灶还推出了若干“人性化”措施。例如,女孩爱吃炸鱿鱼、炸薯条等,食堂就购置了做油炸食品的机器;女孩爱吃甜食,食堂就会经常做一些拔丝的、糖醋的菜品;女孩爱吃辣的,大师傅们还会为她们做麻辣鸭翅、鸭掌和麻辣小龙虾等。

    由于飞行员不能多吃油腻食品,所以女孩们酷爱的油炸食品,以及类似“红烧肉”这样的高脂高油食品,是受到限制的。

    空降兵方队:一个排面三兄弟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王东明、孙茂庆)“李恒乐!”——“到!”

    “李恒平!”——“到!”

    “李恒东!”——“到!”

    在空降兵方队,来自大连的三兄弟走到了一个方队、一个排面。

    他们的教练员比别人都“得意”,训起话来听起来像是在“调侃”:“李恒乐,你排头怎么当的,把你兄弟都带沟里去了!”“李恒平,你兄弟都能走好你怎么就走不好呢,你干脆喊他哥算了”……

    近1.9米的个头,老大李恒乐在1999年世纪大阅兵1个月后,选择了从军入伍。选拔队员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时,他已是空降兵某航运团的三级士官。

    与李恒乐同年入伍的连长袁志知道他报了名后,有些讶异:“一个快30岁的老兵,参加这样一项旷日持久的任务,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的。而且,他本来计划休假回老家结婚。”

    李恒乐说,自己的军旅生涯剩余不多,“国庆阅兵,多少年才能赶上一回!”

    “去了就别回来!一定要走到最后!”袁志狠狠抱了一下李恒乐。

    李恒乐又试探着给未婚妻打电话,商量推迟婚期的事。没想到未婚妻痛快地答应了,说的话也和连长一样:“去了就别回来!一定要走到最后!”

    李恒乐入伍8年后,弟弟李恒平中专毕业报名参了军,到大连招兵的恰恰又是空降兵。

    四川汶川地震时,李恒平所在部队在重灾区什坊镇抗震救灾。看着石板房梁下压着血肉模糊的身体,听着撕心裂肺的哀嚎,他和战友一边哭一边用尽全身力气去抬石板……

    李恒平在灾区表现突出,火线入了党,回来后又在空降兵某教导队转为一级士官。进入阅兵村后,李恒平当兵时间短、队列基础薄弱的缺点显现出来了,一时间有些心灰意冷,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他偷偷把想法讲给了哥哥听。从那天后,一到休息时间,李恒乐就将弟弟带到一边,给弟弟进行特训,把自己10年积累的经验心得,传授给弟弟。

    在哥哥的帮助下,李恒平找回了信心。半个月后,他凭借标准的动作,顺利通过了队员精减考核。

    老三李恒东,实际上是李恒乐和李恒平的四叔的儿子。

    李恒东的父亲开了一家工厂,想让他子承父业,可他一心想当兵。李恒平当兵走那天,他大哭了一场。第二年,空降兵又来招兵,李恒东使出浑身解数,终于穿上了军装。

    成为了空降兵某工兵营上等兵的李恒东,到部队后和2位哥哥还没见过面。然而,他们在阅兵村不期而遇了。

    从小没有吃过多少苦的李恒东心里有股韧劲,决不能落在别人后面。“男人,就不能怕苦,怕苦就不要来当兵!”李恒东说。

    “阅兵村十八怪”——漫画解读阅兵村里的新鲜事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张选杰、余文武)“村民个个长得帅,人人都是新生代”“天天考核搞比赛,人人都把荣誉爱”“沙地上面板房盖,蚂蚁和人住一块”……近日在京郊某阅兵村采访时,一册风趣幽默且制作精美的漫画——“阅兵村十八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实际上,“十八怪”指的都是阅兵村里的新鲜事。组织创作这组漫画的是第二炮兵某新型导弹方队政治委员毕胜,他说,阅兵村训练生活很严格,官兵们很辛苦,每个人的精神压力都很大,所以就产生了用轻松幽默的漫画来表现阅兵村特殊训练生活的想法。于是,村里的官兵们你一个“奇”、我一个“怪”,便创作出了“阅兵村十八怪”。

    第一怪是“村民个个长得帅,人人都是新生代”。受阅官兵都从各单位精挑细选,无论身高长相,还是学历素质,个个出类拔萃。其中,“80后”“90后”占90%以上。

    阅兵训练作为特殊的“战场”,汗水与苦累常常是阅兵生活的代名词。且不说“十八怪”之一“铁流滚滚门前开,车队开成豆腐块”所要付出的艰辛,单说驾驶员每天要面临的考验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训练中,由于车载空调工作时发动机动力受到影响、不利于等速行驶训练、空调噪音影响驾驶员听清口令等,因此驾驶训练中都不使用空调也不打开车窗,驾驶室如同“桑拿房”。于是,“十八怪”中便有了“车有空调不能开,凉风挡在车窗外”,风趣幽默地反映出阅兵训练的艰苦。

    方队第一排面的基准车驾驶员、一级士官何停停,对这一怪的体会更为深刻。他说,每次驾驶训练结束,迷彩服都能拧出来水,在近40摄氏度的酷暑天,打开车窗透透风都是一种享受。

    “烈日炎炎当头晒,脚穿皮靴手套戴”“身背十字腿绑带,线拉尺量练身材”……这种艰苦近乎苛刻的训练场景随处可见。为了练军姿,官兵们常常是“小凳不坐头上戴,立正还把砖头踩”。

    “吊嗓子”是阅兵村里官兵的“必修课”。每天早上,村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怪事”——“村民天天练声带,问候传到云天外”。这一怪啊,说的就是官兵们为把“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练好,喊声震云霄。

    在“十八怪”中,还有一部分是反映官兵生活的。虽然阅兵村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与过去的阅兵村相比,那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房子一排排,中间建个阅兵台”“喝水长白山上来,专供村民不外卖”……

    记者在阅兵村看到,官兵们全部住进装有空调的活动板房,吃的是自助餐,超市、电话亭、照相馆、话吧一应俱全。由于各军兵种云集于此,阅兵村经常是“将军天天村里来,排忧解难送关爱”,这让每名官兵都深受感动。

    阅兵地面装备方队除了一些担负社会化服务保障的女同志和前来采访的女记者外,村里基本没有女性,于是就又出现一怪——“村里只把男厕开,女性方便很无奈”,由此也有了“一号守门员”这个专为外来女性“守门”的特殊岗位。

    为确保阅兵村绝对安全,村内外部署了强有力的警戒力量,形成由外至内的公安、民兵、军队三重警戒防护网。于是,便有了“警戒力量军地派,村民不得出村外”的严格要求。

    每名受阅官兵都按照编制佩戴指挥部统一下发的胸牌,每个胸牌都标明了个人相关信息,“人人胸前编号牌,不怕张冠被李戴”成了阅兵村一景。

    在阅兵村,还有一怪让人自然想到这是军营的特殊产物——“晾衣绳上铁环甩,衣服洗好分类晒”。原来,每根晾衣绳上都固定有等距的铁环,晾晒衣服甚至毛巾,都有固定的晾晒区域,这样不仅整齐划一,而且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

    阅兵村齐聚全军精锐的武器装备,来自陆、海、空、二炮、武警各个单位的每台车辆都喷了各自军兵种的特色迷彩。阅兵村建在京郊某机场内,所有受阅装备都在跑道上集中训练,平时根本跑不到一块儿的汽车和坦克也成了对手,等速、标齐、卡距、骑线,样样都较着劲儿,成为阅兵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于是就又有了两怪——“车辆四面八方来,台台都得穿迷彩”“机场建到村里来,汽车坦克比着开”。

 
 
 相关链接
· 记者走进阅兵村:三军仪仗队方队的风采
· 记者走进阅兵村:探访我国战略导弹部队学员方队
· 记者走进阅兵村:二炮装备方队官兵训练生活揭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