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中国对非投资一线的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雷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记者不久前在刚果(金)、赞比亚、南非三个非洲国家实地采访时发现,如今中国的对非经贸合作已经冲破了单纯无偿援助的老框框,转为通过帮助非洲国家开发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增加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进而实现中非经济发展“双赢”的新模式。

    资源换项目 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走出刚果(金)机场,记者亲身体验到战乱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创伤: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路边站着许多人,并且看上去大都显得无所事事。

    “连年的内战让刚果(金)国内的基础设施被损毁殆尽。目前全国的失业率在60%以上,社会治安很成问题。”中国驻刚果(金)大使馆经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而言,重建道路、医院、学校等设施是头等大事。但和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刚果(金)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差钱”。

    事实上,灾难深重的刚果(金),依然充满希望,其丰富的资源令世界称奇。在上个世纪,中国为刚援建了体育馆和人民宫,两国结下深厚的传统友谊,因此刚在寻找新时期经济复兴合作伙伴时,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2008年初,中刚双方决定采用“资源换项目”的方式,在帮助刚开发现有资源,支撑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具体内容包括: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中国工程企业帮助刚进行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五大项目的建设,最后通过开发刚境内的铜矿还贷。

    记者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看到,目前由中方负责施工的该市的中心医院重建、主干道拓宽、旅游大道修建等工程已经初具规模。“这在中非合作史上是一个新的尝试。因为虽然合作开发的这个铜矿已探明的储量有1000多万吨,但挖矿还要投入几亿元,并且产生效益一般也要在四五年后。”中国驻刚果(金)大使吴泽献说。

    “全天候的朋友” 合作区谋求共发展

    提起赞比亚,许多年纪稍大的中国人都印象深刻。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坦赞铁路已成为中非传统友谊的象征;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也是对当时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首次提出的。因此赞比亚被称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全天候的朋友”。

    进入新世纪,中赞合作探索出共建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新模式。1998年,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国际招标获得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及其地表41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期限为99年。2003年,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矿区内规划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境外工业园区,2006年8月,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更名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国家缓解铜钴等战略资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国内的上下游企业来赞投资,通过集群式‘走出去’的方式提高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抗风险能力。”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昝宝森说。

    记者驱车进入合作区内,发现道路、污水排放、照明、医院等设施一应俱全,厂区冶炼高炉林立,随处可见当地工人。据昝宝森介绍,目前采矿、勘探、有色金属加工、化工制造、建筑等多个行业11家公司已落户园区,完成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

    高姆斯在当地拥有一个做建筑的家族企业,2年前他的公司还只有50人左右,现在通过与合作区内的中国企业合作,承揽工程量大幅增加,目前公司员工已发展至400多人,“我非常看好与中国公司的合作,能带来投资和就业机会。”他说。

    赠人玫瑰手余香 履行责任成共识

    记者在非洲采访时发现,许多黑人朋友都能说上几句中文,比如“你好”“谢谢”。大多数人对中国人都很友好,有一个餐厅服务员还对记者一行人竖起大拇指连说“姚明,姚明”,意思就是“中国人很棒!”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来投资的同时,也给当地政府上交了可观的利税,同时雇佣了大量当地员工,缓解了政府最头疼的就业问题。”中国驻赞比亚经济商务参赞王友说。

    据承建金沙萨中心医院项目的中国水电第二工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已雇佣126人次当地工人,并将再次招聘80多人进现场,并且这部分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当地平均水平高30%左右,此外花在对刚方医疗器械操作人员培训上的费用已达2000多万美元。

    海信南非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的毫登省国民议会议长弗罗兹说,海信的到来,为南非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带来了先进的产品,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海信还积极支持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曾多次联合大型连锁店赞助当地福利机构院和南非著名的红十字儿童医院。”海信南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洪钢说。

    中兴能源刚果(金)子公司总经理张鹏说,公司在金沙萨购买了3000多亩试验田,用于玉米和木薯的选种和育种。目前培育出的玉米品种产量比当地品种高出一倍以上,可使当地农民每公顷增收1000美元左右。对增加周边地区村民的就业机会,推动项目区域农业发展产生很大示范效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