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9中国民生调查:基层群众收入状况如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年终“算盘”响,囊中知多少?
——2009基层群众“钱袋子”调查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已近年关。随着时钟“滴答滴答”地奔向新的一年,劳作一年的人们也在心里拨着算珠――即将过去的2009,“钱袋”几何?日子咋样?新华社记者近日奔赴各地,采访棚户区住户、退休工人、高校教师、企业白领等普通群众,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

    “算计着”的365日――都市屋檐下的三个镜头

    (镜头一)上海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交通社区棚户区母子:担心迁出棚户区

    母亲李继梅:每个月1000元退休金,政府补贴给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儿子520元的重残无业补贴,加上自己退休后在贝尔公司做清洁工的1000元工资,合计2500多元。每月房租500元,儿子药费500元,吃饭800元,水电费、煤气费100多元,基本不剩钱

    “听说这里快要拆迁了,如果换了地方,房租就没有这样便宜了。到时候吃饭都难!”蜗居棚户的他们道出最大隐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09年7月,闸北区享受低保人口2.6万多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6%,其中低保边缘户人数是低保总户数的3倍。

    (镜头二)天津市秀峰里小区退休工人:工资赶不上物价上涨

    “我1995年从天津轮胎厂退休,退休金1300多元,14年过去,现在才1900元,工资涨得太慢!”小区退休职工刘淑兰不无忧虑,“可物价一直在涨,水从一立方3块4涨到了3块9,暖气费去年起涨了200多块,小青菜现在一斤4块了……”

    她掐算一下,扣除水电煤气、房租、吃饭、电话等费用以及400元的医保和养老金,每月大约结余200元。

    “这还是‘算计着’过日子,一不注意开支就超了!”

    目前,天津60%的人低于1.9万元的天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有17万户居民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镜头三)贵阳市保安公司董事长之家:渴望单位代交“五金”

    “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公司为节省开支不请保安,对丈夫的公司有一定影响。算起来,我们家每月的可支配收入不到4700元。”在贵阳市中天社区担任城管委员的杜茜说。

    扣除房子月供、煤气、水电、物业管理、生活费及孩子就读私立学校学费、绘画费,以及孩子每年的教育险和住院险,自己500元“五金”保险交纳,这个小家每月刚性支出超过3700元,顶多结余1000元。

    “社区承诺半年转正后将承担我的‘五金’的交纳,这样就可以减少我500元的支出,相当于我现在的工资了。”杜茜憧憬。

    贵阳市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刘锡秋介绍,贵阳市2009年通过公益性岗位,让1.1万人实现就业。但由于一年来消费水平上升,日用品涨幅大,劳动力重新选择就业时,对报酬的期望值有所提高。

    同为打工仔,凉热各不同――金融危机下的四张面孔

    (面孔一)沃尔玛深圳公司采购经理陈小姐:日子没受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直在成长。每年四月都加薪,今年照常,虽然比往年少了百分之二三,但还是加了一些。今年的奖金也全额拿到。尽管物价有些涨,但我升了职,日子没受影响。供房占收入的四分之一,负担不大。”

    (面孔二)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莞)有限公司外事总监任继良:心里感到踏实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可口可乐公司不含气的饮料。这个新项目自2003年投产以来发展很好,金融危机后还增加了一亿美元投资。我的月薪三万多,不包括年底双薪奖。和其他外企高层管理比,这个收入算是中等,只有保洁的一半。但是,外企都按照法规为员工办理社保医保,还给员工办了社会福利险、平安医疗保险等。这让人心里感到踏实。”

    (面孔三)私企打工仔:收入震荡,安全感差

    方炳华先生是广东清远人,在番禺一家大型首饰公司做技术活儿。

    “我们厂都是生产出口首饰,很多是黄金饰品,金融危机冲击很大。最高级的技术工月薪从六七千掉到只有两三千。这一年日子不是有点紧,而是很紧张。以前一个月有三四次同乡会餐、去歌厅唱歌什么的,现在没有了;手机经常关,能省的尽量省。孩子也送回了老家。这一年,物价上涨很厉害,蔬菜、大米,没有不涨的。”

    “作为打工仔,是不可能有稳定收入的,最大的希望是社会能给我们这些打工仔一点安全感,最简单的是希望有社保和医保。”方炳华说。

    (面孔四)一线产业工人:干活累,收入增长太慢

    “去年年底,每月的工资约1200到1300元,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基本工资加上奖金和夜班费,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年终奖还不知道有没有。”青岛松下部品有限公司女工小杜说,“几百块钱对我们来说相当管用,现在物价涨得厉害,除了吃住,基本上没有剩余。”

    她表示:“我们不怕干活,不怕加班,只希望同等的付出能得到同等的回报。”

    躬耕田垄,收入迥异――“华丽转身”的两种心境

    (心境一)贵州安顺市平坝县乐平乡清峰村

    231户人家分散在深谷陡坡上。交通闭塞,进出乡里、县城十分艰难。田地少,日照少,水土流失严重。村民收入大都依靠打工,收入增长缓慢。

    清峰村杨支书:自然条件太差,搞产业化十分困难。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需要有政府项目带动。

    (心境二)贵州安顺市平坝县乐平乡大屯村

    同属乐平乡的大屯村地处山外,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优于清峰村。在调整产业结构基础上,该村先后成立了种植养殖协会、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2009年6月,该村又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百分之七十的农户以土地、现金方式入股。从2009年6月到9月,合作社就帮助农户增收140多万元。

    农民朱耕洪:“合作社最大的好处是为菜农提供了市场信息,也为我们打开了市场,种出的东西不愁卖了,而且可以卖出比以前更好的价钱。”

    他表示,今年的纯收入大约15000元左右,比往年增加了三四千元,主要是加入合作社后种植方面提高了收入,“我还想种返季节蔬菜,希望政府能帮助我们投资建大棚。”

    记者点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经营方式关系农民收入增长。目前,各地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依赖出外打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李昌盛指出,政府应该更好发挥服务职能,提供好公共服务,消除阻碍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多给农民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市场信息,加大培训投入。(记者廖翊、姚润丰、葛如江、李延霞、璩静、黄勇、王橙澄、车晓蕙、王海鹰、张川石)

两位普通农民与经济学家的年终“对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璩静 秦亚洲 姚润丰)近日,新华社记者赴农业大省河南,走村串户,倾听民声。带着农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三农”问题专家、知名经济学家温铁军,从经济学角度回答普通农民的增收困惑。

    对话农民:农民刘大华,河南省上蔡县蔡沟乡东陈村人。河南省上蔡县是农业大县,小麦种植140万亩,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接近140万人,90%是农民。身为“70后”的刘大华曾是上蔡县40万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1998年打工返乡,逐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麦种植大户。

    农民李现通,40岁,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娄庄村村民。河南原阳县是典型的“水稻之乡”,李现通和妻子种植了11亩水稻,一家四口,靠着种粮和打工的收入供两个女儿上高中,感觉很吃力。

    对话专家: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著有《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等。

    关于农资价格上涨——“种地的利润越来越少,还种什么地”

    李现通:今年,每亩水稻成本提高了40元左右。灌溉水泵用的柴油和农忙时的用工费用都涨价了。以前雇人收割一亩地是七八十元,现在120元都没有人干。种地的利润就越来越少,还种什么地?

    温铁军:不光是农资,种粮投入品价格都会参照市场价格上涨。尤其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是参照粮食生产,一定是参照城市打工收入的。120元收一亩水稻都没有人去干,这个价钱以后还会增加。政府去压低生产资料价格是不可能的,让政府去提高粮价超过国际价格是不可能的,让政府去增加超过WTO允许的8%粮食补贴率也是不可能的,这“三个不可能”决定了中国粮食生产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数据链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公布,考虑到去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决定将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约16%,这也是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来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次。另外,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9月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总体目标,就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农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弥补农民种粮的农资增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于农民外出务工——“仅靠农业,农民增收是不可能的”

    李现通:以前农闲时我在郑州、太原等地做泥瓦工,一天50元。金融危机来了,就找不到什么活儿了。两个女儿正在上高中,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就要1.5万元,种水稻一年的纯收入也就是一万多元,不吃不喝也不够孩子上学。

    温铁军:仅靠农业,农民增收是不可能的。农民打工收入参照的是城市劳动力收入。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3倍多。世界上,任何小农经济国家,农民靠种粮食都达不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而教育、医疗等收费是按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制定的。城乡收入差别大的结果,就是没有人从事粮食生产,这在全世界是普遍现象。如果种粮没有收益或者是微利,“80后”“90后”势必不会去种地。

    背景链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09年10月公布了对全国250个行政村农民工就业状况的统计,到9月底已经返城的农民工达到了94%以上,农民工就业总体上比较平稳。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初还进一步研究部署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其中包括组织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于农业合作社——“让农民在薄利的情况下种粮食,增收就是一句空话”

    刘大华:我带头成立种粮专业合作社,有50多户农民参加,共有1500亩地、50多名劳力入了股。我们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按平价批给社员,再以高于小商小贩的价格回收大家的粮食,想通过这“一低一高”让村里人增加收入。

    温铁军:农业合作社是农业劳动者的联合。关于农业合作社标准,农业部常务会议2007年就审议通过并施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日本、韩国也是人多地少,怎么让农民增收?就是政府允许农村合作社以最低门槛进入金融、保险、旅游、餐饮、房地产等领域。只有把涉农领域可能产生的收益都留给农民,农民才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粮食。让农民在薄利的情况下种粮食,增收就是一句空话。

    数据链接:我国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目前已有2609家,各级协会及农产品经纪人每年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近万亿元。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将进一步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为农民专业合作搭建服务平台。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历来都是鼓励流转的”

    刘大华:以前,村里人都愿意出去打工,没人愿意种地。这几年,我种良种收入不错,从200亩很快到了580亩。金融危机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家了,想收回租给我种的土地。我心里很没底,这样就没有办法保证规模了。

    温铁军:农村土地流转80%左右都是靠口头协定。农业用地的流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进家庭承包制以来,从来没有在任何政治文件中消失过,历来都是鼓励流转的,也从来没有过障碍。

    政策链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就包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短评:切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姚润丰 葛如江 璩静)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为广大公众呼吁多年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王二平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因素,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他认为,这种失衡的社会心态如不及时加以疏导,极易引发治安危机,成为稳定的隐患。“过去六年我们在作社会问题问卷调查时,‘你认为的中国社会问题最严重的是什么’,列了19个问题,调查的5个省40个县,‘贫富差距问题’被老百姓认定为第二位。”王二平说。

    记者日前参加新华社民生调查小分队在沿海发达省市部分城市采访发现,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有的因为家庭成员生病或无工作能力,造成增收困难;同时,这些低收入家庭有的因为下岗失业,没有办全各类保险,有人常年生病,药费负担重;他们有的几十年居住在简易的房子里。增收慢、看病难、买房无望,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三大“心病”。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启动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要从初次分配领域入手,提高劳动者报酬比例。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偏低、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和资本所有者倾斜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差距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发很多问题。较之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收入转移支付等财富再分配,初次分配无疑是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关键。如果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即使有后续的再分配调节,也很难矫正到位。在绝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的情况下,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要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须通过减免税费的方式让利于民。政府通过减免税费的方式让利于企业,然后再由企业通过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方式让利于民;还可以通过清理不合理收费、罚没的方式直接让利于民;要继续推进和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个税改革需要新的突破;健全我国的再分配机制,实现分配的公平,对扩大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意义重大。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打破垄断的“玻璃门”,让民间投资有机会进入高利润行业;其次,国家要加大对国企的利润分红,并加大税收等分配手段的调节力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让老百姓分享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此外,在企业内部,要增强员工的利益话语权,避免资本过度侵占劳动力报酬分配。

2009民生调查:国民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亟待加快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璩静、秦亚洲、姚润丰)晚8点,位于西安自强西路的一间出租屋内,忙碌了一天的杨青和丈夫范刚的晚餐是一顿面条。晚饭后,夫妻俩锁定了上海卫视,观看近来热播的电视剧《蜗居》。

    范刚告诉记者,之所以喜欢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他们觉得剧中的故事情节,有自己的影子。他和杨青结婚快3年了,同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我们俩收入都不高,每月一共4000元左右。除去每月600元房租、800元生活费、抚养孩子的花费,剩下的钱要攒下来付房子首付。”妻子说。 详细>>>

保民生:温暖2009——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李斌、杜宇、璩静、顾瑞珍)“和刚退休时相比,我的养老金翻了一番。”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已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第6年提高,这让退休9年的原沈阳电工铸铁厂职工杨兴全十分高兴。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打出就业“组合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医改“破冰”……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渡难关。民生“新政”,温暖2009。 详细>>>

 
 
 相关链接
· 2009民生调查:国民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亟待加快
· 温家宝:今年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做了两件大事
· 保民生:温暖2009——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2009民生政策:见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足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