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科技奖励大会: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7人 历年最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胡浩、顾瑞珍)2009年度中国国家科技奖励11日在北京颁授,七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为历年来该奖项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激光物理学家沈元壤长期致力于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表面科学以及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研究。自1972年以来,他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交流,具有时间长、领域宽、影响深的特点,显著提高了中国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的国际学术影响。1980年,他在中国创办“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至今已召开14届。在他的实验室,他亲自指导中国访问学者和研究生40余人。

    德国科学家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是慕尼黑大学教授,生物化学家,曾任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欧盟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自1981年起,温奈克教授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新的主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成组建了中德科学中心以及多个中德联合研究小组、青年科学家小组,推动开展了多个合作研究项目、联合科学考察等,为中德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授石·米歇尔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法催化合作研究,在催化材料制备、表征和理论方法等领域与中科院合作,获得多项重要成果。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建成了中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之间大规模的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取得丰硕成果。他担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指导专业人才,为提升中国催化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做出积极贡献。

    等离子体理论专家文森特·陈,是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能源部理论与计算科学中心主任。2000年以来,他担任中美聚变合作美方协调人,促进中美合作。在他的推动下,赠送和互换设备总价值超过2.2亿元人民币,为中国近百名科研人员提供了赴美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核物理学家有马朗人三十年来坚持推进中日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核物理、同步辐射、科技政策、大学教育、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他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科技界高层在战略层面的交流合作。

    古巴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奥古斯汀·拉赫·戴维拉自1994年起代表古巴政府与中国开展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是《中古生物医药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领导成员。2000年与中方合作建立了中古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合作研发成功中国第一个肿瘤治疗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泰欣生。

    美国生物学家布立顿·强斯,为美国、英国、瑞典等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光子学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十分友好,积极支持中国科技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科技人才。自1997年,他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创建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基地,开展科研合作,取得多项成果。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设立于1994年,是中国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1995年正式授奖。这一奖项主要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0个。

十年来共有16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顾瑞珍、胡浩)国家科学技术奖10年来,共奖励3022项成果、27772人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16人。

    从奖励数量看,国家科技奖励从改革前每年800多项下降到每年约300项,省部级科技奖从改革前的12000余项减少到5500余项,社会力量设奖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历届获奖者分别为:2000年,吴文俊、袁隆平;2001年,王选、黄昆;2002年,金怡濂;2003年,刘东生、王永志;2004年空缺;2005年,叶笃正、吴孟超;2006年,李振声;2007年,闵恩泽、吴征镒;2008年,王忠诚、徐光宪,2009年,孙家栋、谷超豪。

    10年来,科技奖励充分发挥了肯定、激励和导向作用,有力调控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有效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和科技领军人物的茁壮成长,促进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推进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4名普通工人农民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顾瑞珍、吴晶晶)11日揭晓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名录上,4名普通工人农民榜上有名,摘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今年有2位一线工人和2位农民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他们分别是由全国总工会推荐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康健、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的许杏桃和由中国农学会推荐的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郭玉富、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的吕平安。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截止到2009年,共有14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工人农民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为营造全民创新氛围做出了贡献。

    自2006年起,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首次设立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国家科技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对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一线科技人员创新活动得到激励,对全民科技创新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胡浩)已经连续两年出现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1日授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成果“《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11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经过四代科学家历经45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成果摘取了这项荣誉。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146个单位、312位作者、164位绘图人员参与完成。

    全书共5000多万字,总计80卷126册,包括9080幅图版;记载中国维管束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采集和查阅植物标本1700余万份;发表新属243个,新种14312个;提出了一些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介绍,《中国植物志》是中国植物资源的“国情报告”,增加了“经济用途”“物候期”“物种生境”“地方名称”等,使植物志的成果更具实用价值,为了解我国野生植物的生存状态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我国植物学发展的基石,是地方志及其他植物学著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据了解,我国植物标本资源收集和保藏已达到世界水平,馆藏量从100万号增加到1700余万号。培养了大批植物分类学人才,稳定了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为我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已成为我国植物学最重要的“工具书”,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合作及学术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奖每年评审一次,主要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2007和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两年出现空缺。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36%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顾瑞珍、胡浩)11日揭晓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获奖结果显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奖成果占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获奖成果的36%,说明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有一定储备。

    从今年获奖成果看,我国在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第三代移动通信、深空探测、电网建设等领域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了战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如,中国西电集团“超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历时十年,通过2300多名各方面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全面掌握了直流超高压成套设备的关键技术,结合我国长距离电力能源传输的需求,以超高压±500KV直流输变电解决能源传输,比交流输电效率高2倍,能解决不同频率电网的互联问题,同时具有系统运行稳定、调度灵活等特色,系统研究与成套技术实现了国产化、产业化,已在5项大工程中应用,电网总长度、输运容量均达到全球第一。

新闻分析:从五大“关键词”看国家科技奖发展走向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胡浩、吴晶晶)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各大奖项在北京颁发。若对获奖成果进行梳理盘点,不难通过五个“关键词”,看出中国科技奖发展走向。

    关键词之一:“创新”

    从本次获奖成果看,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服务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自主创新”项目成为各奖项青睐对象。

    2009年是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设立的第二年,7个创新型企业获得奖励;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完成项目的比例达到27.1%。

    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单项奖和企业奖的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认为,自2008年开始增设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进一步鼓励了企业从战略层面实施创新。该奖项是“国家对企业创新行为给予的最高褒奖”,获得奖励是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肯定,也为相关其他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他说,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能力,“创新的价值也同时体现在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上”。

    拥有1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防重点实验室,2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能力建设,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新舟60、运8、运12、直11、直9等航空产品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批量走出国门。

    关键词之二:“民生”

    统计表明,促进民生的获奖成果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的比例达17.6%,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改善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创建了两种神经病理性痛实验模型,推动应用交感神经阻滞专项技术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患者7410例,有效率超过了90%,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病痛折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洪介绍,在第六次铁路既有线大提速中,该成果应用于京广、京沪等9条共计6003公里的主要干线,大幅提高了客运能力,平均缩短旅客旅行时间30%至40%。

    关键词之三:“环保”

    数据显示,节能减排领域的获奖成果数量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成果数量的11.3%。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强化,企业更加注重新能源、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助推科学发展。

    已成功地应用在三峡工程右岸、龙滩等电站的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成果,此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在水轮机转轮稳定性和巨型全空冷发电机冷却两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等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是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关键词之四:“基础”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从这次评奖结果看,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本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成果。《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经过四代科学家历经四十五年完成。全书共5000多万字,总计80卷126册,包括9080幅图版;记载中国维管束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采集和查阅植物标本1700余万份;发表新属243个,新种14312个;提出了一些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说,“植物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之一,任何国家都需要编写自己的植物志、动物志等最基础的科学资料”。

    他说,《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我国植物学发展的基石,为了解我国野生植物的生存状态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之五:“年轻”

    数据显示,中青年人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58.3%。

    1965年出生的陈志明此次凭借“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与多尺度计算方法”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1992年在德国获博士学位,现在已是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我们还年轻,这意味着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还可以继续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陈志明说。

百姓健康·交通出行·粮食安全
——点击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民生”关键词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吴晶晶、胡浩)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科学技术意味着深奥的理论、枯燥的数字。而翻开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获奖目录,一批民生科技成果“榜上有名”。

    统计显示,2009年度促进民生的获奖成果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的比例达17.6%,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人民群众的健康,始终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心血管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在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下,由河北以岭医药集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承担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们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研究,范围涉及36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参与医学专家达到500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说,参松养心胶囊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目前每年服用的心律失常患者达到300万人以上。

    在事关老百姓交通出行的领域,科技创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具有重量轻、动力学性能优良、结构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维修方便等特点,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第六次铁路既有线大提速中,这一成果应用于京广、京沪等9条共计6003公里的主要干线,平均缩短旅客旅行时间30%至40%,大幅度提高客运能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粮食问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2009年度的获奖科技成果中,部分成果为服务“三农”搭建起了平台。如由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提出了北方超级稻育种的关键技术指标,培育出了“辽粳9号”“沈农016”等适合东北稻区的超级稻主栽品种。科研人员还建立了以无纺布覆盖旱育稀植为核心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连续多年多点万亩连片试验示范单产稳定超过700公斤。

 
 
 相关链接
· 关于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决定
· 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 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呈现三大亮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