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西部大开发10周年:广西石漠化治理拓开扶贫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月16日电(记者 闫祥岭、吴小康)在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现象一直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广西为治理石漠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得近年来大石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迅速发生改变,昔日的“生态绝境”变为今天的“绿水青山”,为大石山区扶贫拓开一条新的道路。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主要由石灰岩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据广西林业厅统计,广西石漠化土地3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800万亩,石漠化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在10个市76县个(市、区)均有分布;石漠化地区人口1200多万,约占广西总人口的25%。

    石漠化导致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1986年以来,广西平均每年受旱、涝灾害的农作物面积达1300多万亩,粮食减收2亿公斤,经济损失70多亿元,其中石山地区尤为严重。

    从2001年开始,石山特殊灌木林纳入了国家公益林范围,广西累计获得的3.4亿元生态补偿费三分之一用到了石山地区。迄今广西已投入石漠化治理资金超过5亿元,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强管护、建沼气池、砌墙保土、生态扶贫、异地搬迁、加工增收被作为综合治理的8条基本经验全面推广。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平果县,辖8镇4乡181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372.75万亩,据2005年开展的石漠化监测调查结果,全县石山区面积234.73万亩,其中石漠化土地125.05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2.29万亩。

    为根治石漠化带来的危害,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平果县积极实施国家和广西石漠化治理试点、退耕还林和珠江防护林工程,并号召群众做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工作。为切实改善石山区生产生活环境,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平果县共建沼气池6.8万座,沼气池入户率73.7%。

    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平果县大石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据统计,全县共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68万多亩,其中完成营造任豆树22万亩、竹子11.2万亩,封山育林35.69万亩。

    同样,广西大石山区群众为有效治理石漠化,在受惠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摸索。广西凤山县先后探索了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建地头水柜等多种措施。经多年探索,凤山县发现核桃是石山地区治理石漠化效果较好的树种之一。核桃不仅能够适应石漠化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骆尚球是凤山县中亭乡柏林村的农民,2001年开始,他先后在石漠化严重的山头种上了38亩核桃树。“以前是在山上种玉米,一亩地只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全部种上了核桃树,丰产期后每亩可以收获2000多元。”骆尚球说,“再过几年我的核桃都结果的时候,每年都会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相关链接
· 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首次省部联席会召开
· 贵州石漠化治理:让农民从生态破坏者变成受益者
· 我国石漠化治理将进入一个更加务实和自觉的阶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