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铁血蓝盔 侠骨丹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太子港2月4日电(记者孙闻)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电视荧屏上那些面容冷峻的中国蓝盔。“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赴海地采访前,记者心头曾有疑问。

    在与他们朝夕相处11天后,记者深深感到,他们是一群与你我一样的人,有着一样的血肉之躯,一样的喜怒哀乐。

    白发父母,娇妻爱子——身在万里之遥,这是他们扯不断的牵挂。

    每当夜幕低垂,营房大厅里那个摆着电话的长桌就是最温馨的角落。爹娘的身体、子女的学业、爱人的操劳——最平凡不过的家常话,飞越千山万水,也变得温情倍增。

    “局势好”、“身体好”、“吃得好”、“睡得好”、“很安全”——向家人传递的尽是平安,但这背后隐去了多少的不安?

    两辆装甲车上的一道道弹痕诉说着“莱卡平暴”、“新森林行动”的凶险——“子弹和石块乒乒乓乓地打在车上,”一位队员回忆道。

    “那天要是没有这块防弹玻璃,我就要盖着国旗回去了,”另一位队员指着营区二号哨位防弹玻璃上的一处弹痕告诉记者。

    2008年4月9日11时30分,藏匿于营区对面建筑物里的一个狙击手朝营区北边的3个哨位连开7枪,“枪枪都是瞄着要害打的”。

    电话里隐去的还有伤病。在炎热潮湿的海地,他们每天要穿着20公斤重的防弹背心外出执勤,回来时衣服能拧出水。海地的雨季长达半年,衣服铺盖从来都是湿的。“我们的身体能预报天气,刮风下雨之前一定会腰酸背痛,厉害的时候翻身都得咬着牙。”

    外出执勤前,他们会带上一箱给养——面包、咸菜和水,偶尔会有两包过期的方便面。一次执勤少则6、7个钟头,多则24个小时。“吃饭只能抽空塞两口,根本不可能按时按点。8个月的任务期下来,铁打的肠胃也得磨掉几层。”

    联海团配给的蔬菜基本就是土豆、胡萝卜和卷心菜。队员们在营地围墙下开垦了一畦菜地,9个小队各司一垄。“发扬南泥湾精神”的标语见证了他们耕耘的汗水;食堂里张贴的“各小队交菜表”记录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开饭时,餐台上那桶青菜汤总是最早见底。

    每天晚饭后的两个小时是锻炼时间,队员们有的在营区内的道路上慢跑,有的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也有的在乒乓球台前奋力厮杀。为保持旺盛的精力,运动在这里是“必修课”。

    熄灯前的一小时是一天里最难得的休闲时光,2兆带宽的无线网络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出现拥堵。队员们不会放弃对每一条国内焦点新闻的追踪。像国内年轻人一样,娱乐新闻、时尚热点也成为他们的谈资。

    记者从国内带来的一叠旧报成了稀罕之物,队员们把报纸翻了又翻——“这里看不到报纸,突然看到印在纸上的新闻还真觉得有点新鲜。”

    很少见到队员之间闲聊,因为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已不需要言语。“出国前半年的集训,在海地七八个月的朝夕相处,该说的话早说完了。彼此间已经默契到可以用眼神交流,”一位队员说。

    出生入死,他们之间的信任早已超越语言。“一百二十多人天天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哪能没点磕磕碰碰?但是出了营区我们就是生死相依的弟兄。执行警戒任务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我相信站在我背后的那个兄弟是能为我挡子弹的。”

    复杂的局势、生死的考验,在他们的脸上凝成了坚毅的表情。

    许多队员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来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每次任务期结束,回国见到家人都会承诺再也不出来了,安安心心过日子。但一听说有新的任务需求,还是忍不住提交了请战书,”一位几次进出海地的“老兵”说。

    “国家利益至上,这话光说是不行的,要见行动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浓缩一片侠骨丹心。

 
 
 相关链接
· 我驻海地维和警察和救护队升旗缅怀遇难中国警察
· 我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援助海地孤儿
·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首次与美军联合巡逻侧记
·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首次与美军联合执行巡逻任务
· 增援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抵达太子港
· 臂膀的力量—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追忆政委李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