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观云测雨60年——我国气象事业从稚嫩走向成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张辛欣)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自1950年《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至今,世界气象组织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中央气象台也迎来了60华诞。从目测手记到实时预测,从单一预报到全方位气象资讯,60年观云测雨,我国气象事业从稚嫩走向成熟,天气服务也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天气预报预测愈加精准

    谈起天气预报预测,就不得不提到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尽管气势恢弘、精彩纷呈的北京奥运会早已落下帷幕,而五环下的那片晴空却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奥运圣火在境内外不同气候特点的134个城市、历时134天、横跨五大洲传递,到奥运期间多个场馆、多项赛事的顺利进行,每个环节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天气预测能力。

    据了解,往届奥运会要求的气象预报时效为0-48小时,而北京奥运会期间则实现了每个奥运场馆、每天3次滚动、预报时效为0-72小时的“无缝隙”多要素气象预报。

    从过去的“猜天气”到如今的实时预测,从简单的24小时天气预报,到中短期天气预报、月季年的气候预测……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天气预报预测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

    据了解,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自主研发的全球和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中期天气预报可用时效达到7天,分辨率达到30公里。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和短时预报、台风24小时和48小时路径预报、沙尘暴数值预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气象服务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正进入晚稻收割期,前期我县天气连晴,预计明日下午到夜里转阴,近期有大雨。请抓紧时间抢收。”如果说这条短信会避免几万元的损失,很多人恐怕会摇头质疑。可对于浙江省德清县农民稽新荣来说,这短短几十个字却让他在大雨到来之前及时收割,减少了30%的损失。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将预警信息快速通知到每个农户,使他们能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农业减产是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气象服务却又不仅限于灾害性天气和农业领域。

    尽管雨雪天气贯穿了今年春运的始末,却没有阻碍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为了确保春运交通畅通,气象部门每天对雨雪天气和道路结冰状况进行会商,并向交通、铁路、市政等相关部门提供气象咨询,发布公路、铁路气象预报以及预警信息。

    经过60年的发展,气象部门已从提供较为单一的决策服务和为农服务,逐步发展形成包括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在内的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体系,面向农业、工业、交通、环保、卫生、海洋、旅游等各行各业。

    而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方式也由传统的报纸、电话、广播等,逐步发展到包括电视、手机、网络、警报系统、电子显示屏等,实现了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天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10亿人次,其中全国各类电视频道播出的天气预报节目达3000多套,手机短信接受气象服务的用户超过9000万户。

    气象观测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气气候多变等因素导致气象观测难度大。60年来,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气象观测不再是蜻蜓点水,取而代之的是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目前,2416个国家气象站已全部实现气象观测自动化,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已达27796个,可提供每10分钟一次的观测数据。1988年以来,我们共成功发射了5颗极轨气象卫星和5颗静止气象卫星。全国已建成15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实现6分钟一次的数据实时传输和拼图联网。

    与此同时,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全国现有人影高炮6533门、火箭发射架5939台,作业装备水平及规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先进的气象科技使得我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气象科技合作愈加频繁。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目前,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气象科技合作和交流,与2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协议或意向书,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包括气象仪器在内的多方面援助,为119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900多位高级气象业务和管理人才。

    3月20日,一名小朋友在模拟担当电视天气预报播报员。新华社发(程洁 摄)

气象局局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安全福祉

    60年来,全球气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国家气象部门的业务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基于自动观测系统、雷达、卫星、浮标、飞机等先进的观测技术手段,布局合理、功能强大、技术先进、标准统一的全球观测网已初具规模,已使气象观测覆盖到全球的陆地、海洋甚至南极和北极地区,全天候、精细化的观测让人们能够掌握各种天气的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各种灾害性天气。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实现了每天数以亿计观测数据的实时交换,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基于成熟科学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强大计算能力的数值天气预报,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突飞猛进,使我们能够制作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以及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气候预测。详细>>>

纪念第60个世界气象日:致力于人类的安全和福祉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张辛欣)也许你没经历过一次寒潮将大面积花卉冻伤损坏,但你可能有过雪天堵车的抱怨;也许你没领略过台风暴雨的侵袭,但你可能有过被沙尘暴裹袭的经历……

    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回顾近年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从2006年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到2010年的“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防御自然灾害上,更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以及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详细>>>

雅罗:中国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学习的典范

    在“3·23”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报》记者独家专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

    谈到中国为世界气象组织所做的贡献时,雅罗的语调变得很动情,他一连用了很多个“非常”来表达观点:“中国是一个大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邹竞蒙、秦大河、颜宏、郑国光等都为世界气象组织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气象局在为全中国人民服务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非常感谢中国气象局在为国际社会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重要伙伴和成员国。今年5月,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气象馆也会对外开放。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前来参观,我们对此也深信不疑。”详细>>>

 
 
 相关链接
· 上海:提前进入汛期气象服务状态以有效保障世博
· 纪念第60个世界气象日:致力于人类的安全和福祉
· “气象之旅”迎接“世界气象日”
· 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公众与气象的“亲密接触”
· 郑国光:迅速贯彻“两会”精神 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 郑国光: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各项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