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社会各界积极为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建言献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社会各界积极为教育规划纲要建言献策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吴晶、李晓奇)“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工程,这是一份激动人心的新年礼物”——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伊始,天津财经大学教师周洪利通过教育部门户网站,抒发的肺腑之言。

    周洪利的这番话,不仅代表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期盼,更代表着普通民众对教育发展的热望。自2月28日规划纲要开展第二轮征求意见工作至3月28日结束征求意见,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共收到邮件、信件和教育部门户网站帖子共27855条,约1400多万字;此外,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积极建言,总量累计249万多条。

    正如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纲要的制定过程体现了“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的时代主题,昭示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又一个崭新起点。

    教育改革 全民动员

    在本次公开征求意见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早已是万众瞩目,尽人皆知。通过周密策划,细致部署,自2008年8月启动制定工作以来,已有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与调研;2.3万余人次参与座谈和研讨,形成500多万字调研报告;2009年1月至2月首轮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函14000多封。

    因为纲要关系着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走向,关系着千家万户和百姓生活,这项文本的制定可谓是一次自上而下、全民动员的教育改革。

    应邀走进中南海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讨论纲要制定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说:“纲要制定过程本身就是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典范。”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说,在还没有形成文本之前,我们就提出36个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又在民意征集和专家调研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20个重大问题,继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从而使纲要的起草更加有的放矢。

    政府真诚倾听民意的姿态更加激发了民众参与的热情。第一轮征求意见中,从10来岁的小学生到91岁的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都积极参与到这场开放式的讨论中。

    征求意见稿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今年81岁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感到,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的参与人员之多、征求意见之广、时间持续之长都是空前的。

    上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曾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此次教育改革,主持纲要制定工作的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助理吴德刚指出,从纲要制定过程本身来看,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广集民意、从善如流,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使民众更加理解和支持教育改革,对启发和带动一系列重大改革也将大有助益。

    教育智慧 取之于民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看来,规划纲要的制定,就是要解决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郝平指出,在首次征求意见时,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把210万条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很多意见建议务实理性、见解深刻,为纲要的起草开拓了思路。

    通过第一轮征求意见,纲要制定者也了解到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高考改革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问题等。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民众的支持,更需要民间的智慧。”郝平说,在制定过程中,全体同志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对所有人提出的意见建议都要给予尊重,并加以合理吸收。对在第一轮征求意见过程中收集的210万条意见和建议,相关人员逐条认真地进行了梳理,直接或间接吸收的有2万多条次。

    经过数千名工作人员的日夜奋战,经过对数百万字材料的字斟句酌,最终向社会公布的公开征求意见稿2.8万字。虽然这一文本对一些具体问题只是寥寥数语的概括,却让很多人读出了希望。

    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升学考试的办法”,让进城务工人员江雨山激动不已。他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发帖说:孩子受教育刻不容缓,希望这项政策“说到做到”,“尽快落到实处”。

    看到公开征求意见稿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提出很多改革措施,湖北省黄冈市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黄新国在表示肯定意见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将“就近入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原则予以明确。

    每一条意见,都来源于各界人士对教育问题的持久关注;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全体国民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规划纲要的制定为教育改革探索了一条上下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郝平说:“有了全民的参与、支持与理解,我们就会把压力变成动力,把教育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下去。”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在教育部集纳整理的一份各界人士来信来函来帖选编中,有人为教育发展“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鼓掌”,也有人为改革措施是否能落到实处“表示担忧”;有教师为提高自身待遇提出许多具体设想,也有家长为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振臂高呼。

    无论是万字有余的专题论文还是言简意赅的观点陈述,都显示着民众对教育现状的真实评判,饱含着民众对教育改革的强烈呼声。他们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为规划纲要制定者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

    “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涉及切身利益的情绪表达。”郝平说:“不管哪种情况,归结到一点,都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关注。”

    在这些来信来函中,有不少关于教育深层次改革的思考,与纲要制定者产生了广泛的互动。如,针对人才培养问题,一位名叫闫树权的人在教育部网站发帖指出: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能否编辑一套与学校教育相配套的家长教材,使家长了解并支持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与学生同步成长。

    从高考改革到高校去行政化,从职业教育到特殊教育,从家庭教育到教师待遇,立足于基层实际,饱含着实践的智慧。广大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多种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既不乏创新的智慧,又兼有长远的眼光。

    河南焦作一位名叫孙连艇的群众在建议中这样写道:全民一定要用战略眼光看待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让全民知道教育不光是教育部门、学校和专业人士的问题,而是全民社会的责任和任务。

    吴德刚指出,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的一些好做法将会影响今后的决策和日常工作。比如,多部门合作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经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都将成为贯彻落实纲要以及制定其他教育大计的重要方法。同时还将成立若干个咨询机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

    目前,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正在对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并积极吸收到修改后的纲要文本中。

    “公众的参与是支持教育发展的巨大的社会资本。”吴德刚说:“我们坚信广开言路对于科学决策有百益而无一害。真理会越辩越明,即使有些意见暂时没被采纳,也不意味着没有价值。”

    虽然民众对教育的需求依然是“千差万别”,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仍是“千头万绪”,但吴德刚坚信:“有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如此关心,教育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关链接
· 刘延东:凝聚共识 齐心协力制定好教育规划纲要
· 各地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切实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 关注教育规划纲要:既要不拘一格 更要公平公正
· 教育部收集关于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建议162万多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