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林业局局长: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求是

发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贾治邦

    2009年6月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林业的特点、国际气候谈判的形势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的科学判断,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林业的新地位、新使命,符合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战略利益,也符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立场。

    一、林业建设的显著成就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赢得主动

    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国际社会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缔约方公认的框架文件。其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成为各方加强合作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已成为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全球100位之后,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温室气体排放权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发展权。尽管如此,我国从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制定和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切实努力。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森林资源的最新评估,在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的背景下,我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年均增量占世界的53.2%,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到2008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林业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赢得了主动,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亮点。近10年中央投入700多亿美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活动,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固碳量;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延长木质林产品使用寿命及其储碳期,扩大其碳储量;利用木质林产品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加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力度;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

    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并承诺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又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并承诺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再次赢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国际舆论称,胡锦涛主席的减排承诺赢得世界掌声,中国让全球气候谈判出现转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天报道说,中国计划增加的4000万公顷森林面积,相当于挪威的国土面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近两年来,中国每年植的树是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2.5倍”,“我认为中国的表率作用令人印象深刻”。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大会上再次指出:“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168.84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再次表明我国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在利益纷争、形势复杂的国际气候谈判中,林业建设的成效为展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国际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争取维护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战略支持,为我国在气候变化外交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坚持国际气候谈判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积极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途径

    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为此,《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即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或技术改造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通过森林碳汇间接减排。后者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是维持大气中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而固定下来,这个过程称之为“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而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林地转化为农地10年后,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30.3%。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森林对减缓气候变化的特殊作用,以及森林固碳所具有的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专家测算,一座20万千瓦机组的煤炭发电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48万亩人工林吸收;一架波音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往返旅程约4个小时,按每天往返一次计算,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1.5万亩人工林吸收;一辆奥迪A4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11亩人工林吸收。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增加森林资源积极减排温室气体,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

    林业还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发展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林业是一种典型的低碳产业。第一,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木材是绿色、环保、可降解的原材料,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可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是木材消耗大国,立足国内46亿亩林地解决木材供应问题,对降低能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意义十分重大。第二,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森林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或籽粒提炼柴油,用木质纤维燃烧发电。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森林生物质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理想能源,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巴西、瑞典、奥地利的生物质能源已分别占到其能源总消耗的29%、25%、10%。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有154种,典型的如麻疯树、黄连木等。此外每年还有可利用的枝桠剩余物约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第三,我国木本粮油树种多、品质好,适宜种植的山地面积达1.6亿亩。其中,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植物。按照规划,我国将种植和改造9000万亩高产油茶林,年产茶油可达450万吨,不仅可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50%左右,还可腾出1亿亩种植油菜的耕地来种植粮食。这对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维护国家粮油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见,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大力发展现代林业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功能:(1)促进碳吸收和固碳,增加森林碳汇;(2)保护和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征占用,减少碳排放;(3)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经济林,其生物质能源生产过程就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低碳过程;(4)使用木质林产品,通过延长其使用寿命延长储碳期;(5)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

    三、确保实现林业的“双增”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确立了新时期林业的“四个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同时,还提出了林业的“双增”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比2005年分别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林业的“双增”目标将成为今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林业将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期。

    到2020年,要完成林业“双增”目标,林业系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很大,优势很多,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优势在于:林业生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亿万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中央和各地对发展林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利的因素在于:造林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经营,导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森林提供生态产品、林产品、文化产品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完成林业“双增”目标,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着力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造林步伐,努力增加森林总量。继续实施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推进“身边增绿”行动。(2)全面推开森林经营工作,实施森林抚育、更新改造,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巩固森林资源发展成果。坚决保护好现有的林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推广营造林实用技术,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4)推进林业改革,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启动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国有林业发展。(作者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相关链接
· 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寄语森林公安系统爱民模范代表
· 贾治邦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林业局召开传达学习"两会"精神大会 贾治邦主持
· 贾治邦局长解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热点问题
· 专访贾治邦:大力植树造林 确保实现“两增”目标
· 郭声琨、马飚在北京会见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