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德技术救援署官员忆汶川地震救援:你们并不孤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专访:“你们并不孤单,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德国技术救援署官员回忆汶川大地震救援

    新华社柏林5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刘向)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令世界震惊。5月25日,都江堰震区5个灾民安置点,出现了22名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队员的身影,他们带来了6台饮用水处理设备,也带来了来自异域的关切和理解。

    联邦技术救援署隶属德国内政部,专门从事德国国内和国外专业的救灾抢险任务,有8万名志愿者。日前,在位于波恩的联邦技术救援署总部,记者见到了媒体处负责人尼古拉斯·黑夫纳和国际部官员彼德·布托姆斯基。

    黑夫纳说,四川地震发生后,技术救援署通过媒体报道密切关注灾情。“中国很大,对我们来说也很陌生。我们很快发现,中国政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展开行动,短时间调动了大批救援力量,对救灾工作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布托姆斯基说,地震发生前,技术救援署已经与中国救灾和减灾机构进行了几年的地震救援合作和培训活动。我们知道中国在这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中国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援助时,联邦技术救援署向中方表示愿意提供饮用水处理设备。在第一阶段寻找幸存者和挖掘工作结束后,中国表示需要德方的帮助。

    德国援助人员住在都江堰水厂附近的帐篷里。通常每天7点起床,8点组长召集队员开汇报会,部署当天的工作,然后乘坐租来的汽车前往各个安置点工作。饮用水处理设备每台能够在1小时内处理6000公升水,并且要经过随同携带的实验室的检测。

    黑夫纳说:“我们想在一个痛苦的时期给人们带来些希望,我们是为你们来到这里的,我们与你们有共同的想法。”他说,当地人对外国的救援人员还不习惯,尽管有时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从世界那么远的地方过来,但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让人们感到,他们也在关注这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不仅仅提供帮助,而且传递出明确的信息:“你们并不孤单,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黑夫纳本人6月初到达灾区。最令他难忘的事是“粽子外交”。他回忆说,一天,翻译带给大家粽子,吃粽子是当地的习俗。德国和中国相距遥远,文化差异很大,德国队员和当地居民之间,交流很困难,懂德语的中国人很少,翻译经常不在身边。为什么不能通过粽子和当地人联络感情,减少陌生感和距离感呢?于是,救援队员在都江堰开车,花了2个小时时间,购买了大约300个粽子。在安置点向前来取水的人们分发粽子。黑夫纳说:“我们买来了粽子,分给大家,德国人与当地居民之间有了不同的接触方式,彼此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由此消减了。对此我们感到很高兴。”

    黑夫纳还在电脑上找到了当时分发粽子的照片给记者看。他说,拿到粽子的人表现得很兴奋,他们彼此交谈,诉说各自的遭遇和感受。

    谈到对灾民的印象时,黑夫纳说,当时街道两边搭起了很多帐篷,当地政府在帐篷里设立了流动办公室和指挥部,还有食物,灾民无论从哪里来,大家在一起吃饭,就像一个大家庭。人们彼此间开始还有点陌生,渐渐就融入生活氛围里,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谈到地震发生后的救灾行动时,他说,大灾难后第一阶段往往是混乱阶段,媒体无法立即获取信息,报道也比较混乱,救援人员很难获得灾情的整体状况。这一阶段通常会很快过去。而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一阶段尤其短暂。黑夫纳说:“中国政府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反应迅速,调动大批军队和专业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像中国政府这样,如此迅速地对民众的巨大需求做出反应。”

    布托姆斯基对记者说:“现在地震过去刚刚2年时间,而当初街道两边的帐篷消失了,一个个完全崭新的新城区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令人印象深刻,这在德国是不可能办到的!中国政府在2年灾区重建中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相关链接
· 汶川地震致残儿童参观世博园
· 汶川地震甘肃受灾地区婴幼儿营养改善项目启动
· 上千绵竹灾区群众“验收”苏州援建项目
· 审计署回应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四热点问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