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汶川地震两周年:新型产业托起地震灾区的明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13日电(记者黄毅、陈健、苑坚)飞地工业园、新型种植业、生态观光游……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当记者再次踏访四川地震灾区,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正凭借着方兴未艾的新型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重点支持“两高一低”型工业

    “将来青川的产业,将从这里腾飞!”张家献指着不远处一片宽阔的厂房说。这里是位于广元市郊外的川浙合作产业园,作为广元市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张家献已经无数次在心中谋划过产业园的发展蓝图。

    广元市青川县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青川工业企业震后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家能正常生产。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根据灾后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两高一低”型工业,帮助青川产业重建。

    川浙合作产业园是浙江支援青川在广元建设的飞地工业园,园区自2008年11月开工建设以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产业园区已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近20亿元。到今年底,入园产业项目将突破20个,产值达到5亿元。

    在四川地震灾区,产业重建不是简单地把灾区原有产业进行复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各种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灾区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将灾后重建与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且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震前的北川是农业县,震后北川依托山东援建优势,积极打造北川-山东经济开发区、北川-山东产业园、安昌工业园区和永安-香泉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并且以项目为依托,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已有24家企业入驻,20家企业开工建设。

    长期以来,绵阳主要发展电子工业,产业的单一性让绵阳工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为欠缺。灾后重建中,绵阳整合市内6大产业园区功能,建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六大产业基地。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业

    青川一片空出的板房学校,如今挂上了“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技术培训基地的牌子,原本需要拆除的板房变成了菇棚。走进板房,只见房间里整整齐齐码放的菇袋里,冒出了一株株“江山白菇”。在浙江衢州市援建下,白菇将成为青川县马公乡农户未来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青川县马公乡地处高寒山区,被称为“青川的青藏高原”,原是中药材专业乡。地震后,全乡中药材面积仅剩下四成,山体植被、可耕坡地破坏严重,原有产业难以为继,受灾农民急需寻找适合当地的产业恢复生产。

    “衢州对口援建青川县马公乡,不但要帮农户把房子建起来,还要帮助他们富起来。”浙江衢州援建指挥部农艺师郑雪良告诉记者,经过出菇试验,马公乡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江山白菇”产业。

    “江山白菇”是全国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菇。据测算,马公乡农民种植“江山白菇”,每袋的产值可达6至7元,利润3至4元。衢州援建指挥部正计划通过园区的试种示范,带动当地农户利用废旧板房栽培“江山白菇”,从而培育当地农村特色产业。

    在汶川,广东援建者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截至2009年底,汶川已经打造甜樱桃、猕猴桃、茶叶、蔬菜、花卉等特色基地5万余亩,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建立种养业专业大户100余户,汶川的特色农业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绵竹灾区围绕聚居点布局,在全市21个镇乡实施“一镇一园”建设,重点打造九龙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园、孝德万亩盛唐科技农业园、遵道50万只獭兔养殖园、千亩生态蔬菜示范园等,形成了生猪养殖、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经济林木、食用鲜菌“五大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辐射带动20万亩现代农业发展。

    依托重建发展旅游观光

    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剑门关关楼,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重建后重新开关迎客;首届中国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节也在四川剑阁县同时开幕。记者在剑门关前看到,随着关楼的开放,守候在关前的众多游客纷纷步入游览。重建后的剑门关关楼,依旧保持了历史原貌,雄踞在悬崖绝壁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在汶川大地震中,剑门关景区严重受损,余家岩、张家包、游客中心一带山体滑坡、崩塌,剑门关景区的重要标志——剑门关关楼成为危楼,需拆除重建。一年多来,整个剑门关景区共投资4亿多元实施灾后重建项目72个,新建主游道10余公里,修建了雷鸣桥、子规桥等石拱桥和铁索桥14座,架设了天梯峡和金牛峡栈道,以及一大批旅游配套工程。

    发展旅游、观光等产业,已成为灾区发展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震后仅半年,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园,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如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累计有游客70万人前来追思、缅怀。

    绵竹以年画文化、酒文化为依托,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并且利用江苏援建优势,融合川西与江南文化,当地的扬州水街、苏州水街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在都江堰市,当地凭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生态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形成了一批特色城镇。

    青川县青溪镇阴平村在地震后建起了“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提脚线、木兰花窗”的川北民居,农户门前种上了精品水果和花卉,发展起了“生态农业观光园”。村民钟元辉向记者谈起生意经,接连说出好几个新词:“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属于低碳经济,等附近的唐家河景区重建完成后形成接待能力,我们这的游客还会更多!” 

 
 
 相关链接
· 汶川灾后首个铁路重点工程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开通
· 四川通报汶川灾后重建工作|抗震救灾代表访都江堰
· 台湾红十字组织援建汶川学校大部分将于9月启用
· 各地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续写灾区重建家园新篇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