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两院院士纵论科技发展重点:创新中国 科技为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和海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我国未来科技发展“锁定”八大重点。

    在此间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院士们的心声与党和国家的意志交汇,前进的节拍与未来科技的发展同步。这些学术巨匠的思想在交流和碰撞中发出耀眼的火花,使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蓝图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重点之一: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

    (同期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体系。

    (新闻背景)目前,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比76%,清洁优质能源所占的比重比较小。随着能源危机步步紧逼,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探求不断升温,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院士回应)杜祥琬院士: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战略,抢占能源新技术战略制高点以争取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在世界能源环境中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路线,解决资源制约、环境制约、结构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等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能源走向绿色、走向低碳。

    重点之二: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科学技术

    (同期声)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形成先进材料和绿色、智能、网络制造和服务体系。

    (新闻背景)近十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当前,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成为了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我国政府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院士回应)屠海令院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迅速,在激光晶体、光学晶体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但必须看到,我国在新材料的高端领域研发状况距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差距,同时部分科研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总书记讲话中指明了新材料和制造科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信息产业、生物医学、环境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正是新材料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

    重点之三: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

    (同期声)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改变中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新闻背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说,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与产业,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白皮书介绍,过去16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 2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院士回应)李国杰院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要突出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的引领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真正提高制造业的制造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总书记在报告中对网络建设的重视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科技界的共同声音,既是号召、又是呼声,必将对产业发展及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传统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指引作用。

    重点之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同期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

    (新闻背景)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足以充分体现科技进步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百姓的“菜篮子”和餐桌日益丰富,但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比较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离现代农业还有很大距离。

    (院士回应)范云六院士: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同时又是一个战略性新型产业。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吃饱,还要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营养,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还要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们还要通过农业发展,使我们的农民生活更富裕。要使常规生产技术与高新生物技术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农业资源范围,节约农业能源资源,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污染。此外,还需要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把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都管理好,监督好。

    重点之五: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

    (同期声)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统,提高健康科学和健康服务水平。

    (新闻背景)促进人民健康,服务社会和谐是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展了疾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国产化等重大科技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目前我国正在加速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亿万人民的健康科技素质,促进全民健康;推动经济发展,大幅度加速健康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院士回应)刘昌孝院士:人民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医学发展已经从疾病治疗向健康医学转变,病人少了,治疗自然就好办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健康科学技术研究耗时长、投资大、成功率低,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克服浮躁之风,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国家不仅要长期投入,加强重大医疗项目的基础性研究,提高医药健康科技创新能力,还要加强相关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研究,加大健康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力度,使我国成为医药科技强国、医药产业大国。此外,我们还应该进行健康科普,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重大疾病的预防机制。

    重点之六: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

    (同期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育发展体系,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污染环境修复,有效遏制我国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新闻背景)如何依靠科技创新突破环境“瓶颈”,是事关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与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相适应。

    (院士回应)钱易院士:我是做环境工作的,真是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环境状况。中国人太多,资源太少,经济发展速度太快,我们再不改变发展模式的话,这样下去很危险。科学技术是支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境科技工作者的事情,所有的科技项目、科技领域都有责任,要向着绿色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方向努力。

    重点之七: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

    (同期声)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使中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增强中国海洋能力拓展,支撑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保护和利用海洋。

    (新闻背景)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等海洋科学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技术装备相对比较落后,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相对不足。

    (院士回应)孙枢院士: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海洋研究被提上重要日程,我认为这个趋势和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要把我国海洋科技力量从高层次上适当加以整合,做好分工协作。过去我们比较重视近海,一般水深不超过200米,而超过2000米的深海占整个海洋的82%,如果不加强深海研究的话,实际上达不到真正加强海洋研究的目的。深海中富含多种资源,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国家安全也十分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年轻科学家的力度,目前院士队伍中海洋科学家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要使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尽快脱颖而出。

    重点之八: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

    (同期声)要加快发展空间安全、海洋安全、生物安全、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提高对传统和非传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监测、预警、应对、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构建先进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体系。

    (新闻背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仍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从整体上对公共安全科技研究进行了部署,我国将在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公共安全装备现代化等方面加强研究。

    (院士回应)栾恩杰院士:发展公共安全科学技术非常重要,现在老百姓非常关心,煤矿安全问题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地震能不能通过科技手段减少点损失?老百姓迫切希望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此时发挥作用。我最近参与了中国工程院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究减灾防灾的信息化系统问题。体会到减灾防灾的问题牵扯面很广,仅仅依靠某一个学科和专业解决不了,必须跨学科研究,在民生相关的课题上发挥巨大作用。(参与采写记者:顾瑞珍、吴晶晶、胡浩、卫敏丽)

 
 
 相关链接
· 科技部学习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 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 两院院士评选出09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外交部长杨洁篪19日在东京会见日本众参两院议长
· 吴邦国在国会大厦同巴哈马参众两院议长举行会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