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政协常委积极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建言“十二五” 共话新蓝图
——全国政协常委积极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顾瑞珍 崔静 隋笑飞 吴晶晶)编制五年规划是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

    在编制五年规划的过程中,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机构,就这一议题进行民主协商已经成为惯例。

    正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一份份发言、一条条建议,政协常委们各抒己见,就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积极建言献策。精彩纷呈的观点,热烈有序的氛围,形成一道独特的议政风景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

    大力研发和推广低碳技术,迈向绿色发展;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发展创新型城市,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连日来,如何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常委们在讨论编制“十二五”规划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出思路、给政策,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常委刘江曾随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赴山东调研。他在大会发言时建议,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制定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既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的重要阶段。

    “我国经济社会下一步发展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着力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增强居民消费的支付能力,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王钦敏建议,“十二五”期间,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45%提高到55%,把居民消费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同时,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编制规划,需要广泛倾听意见,汇聚多方智慧。全国政协有着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来自学界、政府部门、企业界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政协委员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对规划的科学编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国家的5年发展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吸收来自政协的建议,已经成为惯例。

    政协常委们认为,如果说着力增加内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那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而目前,核心自主创新能力低下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

    刘江常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引导全社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发达国家对技术市场的垄断,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把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

    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着力改善民生应是“十二五”规划重点

    民生是国家之本,是立党之基。在为“十二五”发展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全国政协常委们始终坚持惠民导向,力求为百姓撑起一张民生保护伞。

    住房、就业、医疗、养老、收入分配是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委们提出,“十二五”时期,应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把社会发展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

    住房是民生之需。“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了部分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住房保障需求人群激增。由于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尚未根本改善,住房制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杨健建议政府在制定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创新发展住房保障体系,适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促进城镇普通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全面改善。

    他特别提出,建议政府以“租”为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加快建设一批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持有产权的“公有”住房,供中低收入群众租赁居住。

    在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看来,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2050年达到4.38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亚于计划生育,是国家战略层面不同时期面对的两大人口问题。建立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已进入最紧迫、最关键的时期。”张维庆说。

    为此,他建议国家把老龄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并将“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列为“十二五”的专项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公益性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住有所居到老有所养,从学有所教到病有所医……在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们的发言中、提案里,处处浸透着民生情怀。

    “要将就业优先纳入‘十二五’规划,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增加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充分保障就业工作的需求,建立政府对就业投入的保障机制。”全国政协常委张海建议。

    “要将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工作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实现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先整合管理资源,然后统一行政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制度融合,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全国政协委员王东进呼吁。

    “‘十二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任务,应特别着力于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优化,将‘国强’建立于‘民富’基础之上。”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指出。

    ……

    重视民生、了解民生、保障民生,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才能进一步凝聚人心、安定人心、温暖人心,这是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在为“十二五”发展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始终铭记的准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惠民导向,这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久之计,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应当成为我国今后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的话,得到了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们的广泛认同。

    “十二五”规划应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深化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正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常委们认为,“十二五”期间,要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政策,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

    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这意味着要实现“十一五”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仍十分艰巨。

    在今年5月初举行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未来10年是中国实现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取向,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李国璋常委的话掷地有声。

    对此,李国璋呼吁,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有必要制定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为“十二五”以及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李国璋特别建议,在规划指导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以利于今后规划目标实现的核查和各级领导干部“绿色”政绩的考核。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也十分关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他为此提出4个“并重”的具体建议:环境治理和扩大就业要“并重”;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要“并重”;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要“并重”;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和运用资本市场要“并重”。

    全国政协委员张大方研究发现,从目前来看,围绕着两型社会建设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和“低碳城市”这三个研究领域。

    他认为,应该以“低碳城市群”建设为中心,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从而带动和引领“两型社会”的建设。他对此提出具体建议,如把握城市群建设的“低碳”导向;以“点核”连通为重点、推动城市群间的“镶嵌”布局;以“低碳一体化”为导向,大力消除行政性体制和机制障碍等。

    “十二五”期间,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全社会的紧迫感。与此同时,法律的保障与支撑,政策的支持与激励亦尤为重要和紧迫。全国政协委员包俊臣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法律和政策保障,如制定新法规、完善现有法律、加强执法监督等。

 
 
 相关链接
· 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工作已启动
· 上海:"十二五"期间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将东扩
· 江西省开始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 科技部:973计划专家顾问组讨论"十二五"发展思路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