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海洋局: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7月1日从厦门出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厦门6月26日电(记者 胡浩)国家海洋局26日在厦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7月1日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冰洋区域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介绍,这次北极考察是继1999年、2003年、2008年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我国第四次进行北极科学考察,也是历次北极考察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

    6月24日,参加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科考队员正向送行的亲友道别。6月25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将从上海出发前往厦门,并在厦门做短暂停留后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这次考察从7月1号正式开始,9月23日结束,全程85天。航程和考察时间都将打破以往3次北极科考的纪录。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他说,作为第四个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研究、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两大科学目标,在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脊等海域,开展与海冰大范围融化相关联的大气、海冰和海洋过程观测,以及生态系统多学科综合考察。

    此次北极考察队由来自二十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媒体记者、“雪龙”号船员组成,同时邀请来自美国、法国、芬兰、爱沙尼亚、韩国的7名科学家参加,考察队共计122人。其中,包括一名来自台湾的科学家,这是继第26次南极考察后,第二次邀请台湾科学家参加极地考察工作。

    李海清介绍,本次北极考察队的领队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担任,首席科学家由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担任,“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的船长由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沈权担任。北极考察队7月1日从厦门出发,计划9月23日返回上海,历时85天,是历次北极考察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发布会上介绍,北极地区同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近30年来的监测表明,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北冰洋区域夏季海冰面积逐渐减小,由此引发的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科学界的普遍关注,该地区已经成为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前沿区域。

    6月24日,“雪龙”号正停泊在位于上海长江口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他说,我国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直接、快速而深远。自1999年我国首次组织开展北极考察以来,针对北极海冰、海洋与大气变化同我国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先后开展了三次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平台的北冰洋区域综合考察,对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研究数据与样本。

    曲探宙说,相较于前几次考察,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目标更加集中明确,将通过派遣随船直升机、设立冰上观测站开展近20天连续观测和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冰下观测等手段开展综合考察。

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 前三次考察成果丰富

    新华社上海6月24日电(记者张建松)为深入了解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及其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我国将于2010年7月1日至9月23日开展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

    24日,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整装待发。考察队总人数125名,其中有8位来自韩国、芬兰、爱沙尼亚、法国、美国和我国台湾的科学家,他们将在韩国济州岛登船。

    我国曾于1999年、2003年、2008年开展过三次北极科学考察,系统观测了海冰、海洋和大气变化,探讨了北极海洋环境快速变化与我国气候的关系,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数据。 >>>详细内容

北极科考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上海6月25日电(记者张建松)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5日正式成立,即将出征。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25日在出征动员大会上表示,我国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北极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深刻影响着我国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对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内容

 
 
 相关链接
· 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即将启程
· 我国将于7月1日开展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
· 大兴安岭北极光节开幕 万余游客漠河“找北”
· 上海世博会挪威馆举行国家馆日活动展"北极特色"
·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在苏开馆 梁保华郑国光揭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