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回眸:对话担先导 集思绘蓝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对话沟通担先导 聚贤集思绘蓝图
——5年6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回眸

    新华社广州7月11日电(记者 陈键兴 李寒芳 王攀)盛夏羊城,草木葱茏,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珠江之畔这个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86年前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成为了中华民族奋起自强的重要历史“地标”。而今,穿越了岁月风云,渡尽劫波的国共两党重返故地,共同举办了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广邀海峡两岸各界精英共商和平发展大计。

    至此,由国共两党领导人倡议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5年间成功举办了6届。实践证明,这一论坛已经成为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已经发挥并将进一步发挥重要影响和先导作用。

    破僵局,建互信,开创新局——共构交流平台,凝聚“和合”共识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创设,肇始于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的那次历史性的会面。

    2005年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60年来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并在随后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郑重宣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在当时两岸关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国共两党深入体察两岸同胞的所愿所想,深入把握两岸关系以及世界大势的发展趋向,以积极的作为向两岸同胞展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希望,向世界表明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彼此的矛盾和问题。

    正是在这份重要的政治文本中,两党提出“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其中包括邀请各界人士参加,举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组织商讨密切两岸交流的措施等。

    两党的共同主张赢得了两岸大多数同胞的赞誉,两党所搭建的沟通对话平台也自然得到了两岸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

    2006年4月和10月,国共两党有关方面通力合作,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和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系列活动。从2007年开始,国共两党将此类论坛统一命名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于当年4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论坛。其后几年,论坛先后在上海、长沙、广州举行。

    几年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参与界别不断扩大,权威性不断增强,代表性也更为广泛。这都充分反映这一着眼民众福祉、汇集民意、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激发出了两岸各界精英和广大同胞并肩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热情。

    “国共两党在广州合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可以说是一个‘美妙的历史巧合’,但巧合的背后却是必然。”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权威学者张磊说,从86年前国共首次携手,到5年前连战应邀访问大陆,再到当前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这一路证明了一个真理:和则两利,争则两伤。历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也表明,扩大交流、增进理解、强化互信、合作双赢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不可逆阻的大势所趋。

    “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5年6届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不断汇聚起两岸追求“和合”、共谋双赢的广大民意,为两岸关系打破僵局、转危为安、建立互信、再造和平双赢新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系民生,谋民利,惠泽两岸——论坛务实频结硕果,受益广泛备受赞誉

    “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两岸直航、旅游观光、教育交流”、“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回顾历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各界在这一平台上针对两岸民众最关心的议题,展开坦承对话、善意沟通和务实探讨,并将各方智慧凝结成了一项项“共同建议”。

    这些思想交汇的宝贵成果均贴近民生、注重实效,受益群体来自方方面面,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中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如今,论坛形成的许多共识已经成为了现实,这一平台不断结出的累累硕果正在为两岸同胞所共享。在历届论坛上,大陆方面主动发布扩大两岸交流、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有数十项之多,为台湾农民、学生和工商界人士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实惠。

    2006年4月和10月先后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和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系列活动中,大陆方面宣布了共计35项惠台政策措施。2007年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大陆方面又推出了13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2008年12月第四届论坛举办之际,适逢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大陆方面就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宣布了10项政策措施。去年第五届论坛上,大陆方面针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又推出了涉及众多领域的多项政策措施。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吸引力在于“实”,影响力在于“实”,凝聚力也在于“实”。本届论坛同样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旨,其最重要背景是两岸刚刚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最突出特点是倡导在加强互利合作中共同提升两岸的竞争力。诚如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大会闭幕式上致辞时所说:“这在当前十分切题”。

    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交流,坚实的推进,才有了历届论坛的成功,也才有了惠及两岸同胞的实效不断达成。

    第一次参加论坛的台湾海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孙国华说,论坛会期虽短,但成果丰富,这有赖于两岸与会人士的充分准备和深入探讨。因此,他更加相信这一平台定能进一步扩大实际影响,发挥更大作用。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建强表示,本届论坛凝聚了两岸各界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尽早生效执行的期待,达成的诸多共识已经具体到项目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认为,论坛的成果也应当包括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

    “全勤”参与了六届论坛的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对论坛之“实”有着深刻感受。他认为,论坛参与界别日益扩大,反映民意基础日益巩固;对话议题进一步充实,表明收获成果日益丰实;凝聚共识卓有实效,反映论坛确实扮演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推手”。

    绘蓝图,担先导,不辱使命——任重道远厚积薄发,前瞻远望再立新功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也获得了更好的环境。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新形势下,这一交流对话平台继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更好地发挥了描绘蓝图、引领方向、提供智力支持的先导作用。

    两年多来,从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恢复到全面“三通”的实现,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付诸实施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得以签署,从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到处理好台湾同胞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诸多愿望已经实现,不少难题已经解决,而这些议题最早都是经由两党对话交流提出,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由两岸各界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取得高度共识的。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每一次民智荟萃,对两会协商起到了铺路搭桥的暖身功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说,在这一平台上,两岸专业人士的沟通更顺畅,讨论更深入,达成的共识更具可操作性,形成的“共同建议”已经并将继续为推动两岸通过协商对话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双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两岸事务经纬万端,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千头万绪,两岸各界加强对话、密切沟通、凝聚共识十分重要。人们欣慰地看到,国共两党共同创设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始终秉持促进两岸同胞大交流、深化两岸经济大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大发展的宗旨,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立于历史大势的潮头,担当时代之先导,服务同胞之福祉。

    正是本着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的民族责任感,第六届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倡导以提高两岸竞争力为核心,加强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推动两岸科技进步与创新,把握了新趋势,体现了新视野,提出了新举措,意义重大。

    论坛闭幕之际,又一份汇集了两岸各界真知灼见的“共同建议”跃然呈现在两岸同胞面前。对此,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给予了如是评价:“22条共同建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发出了“重要的信息”。

    收获成果,两岸与会人士内心的成就感都写在了脸上的笑容里。即将挥别,他们更饱含对美好前景的热切期待。

    情牵两岸,月共一轮。

    论坛再次圆满落幕,两岸各界人士更加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事业,要使两岸关系深化发展,取决于两岸同胞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取决于两岸双方政策措施的推陈出新。坐言而后起行,人们也更加坚信,随着两岸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惠及两岸同胞,必将促使人们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从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

    “只要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把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就大有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道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责任。(参与采写记者:叶前、肖思思)  

 
 
 相关链接
·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圆满闭幕
· 贾庆林出席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并讲话
· 贾庆林出席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开幕式
·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 贾庆林出席并致辞
·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代表在粤参访新产业寻求新合作
·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于7月8日在广东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